18日一大早,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龍亢鎮韓廟村貧困戶何磊便來到自家地里,查看村里小龍蝦養殖基地的施工進度。就在這個月,他把種了14年的地以入股的方式加入到了村里新成立的龍蝦養殖專業合作社。“過去一直種地,現在一下子把地‘交’了出去,心里還真有點沒底。”何磊說。
何磊的顧慮不是沒有根據,韓廟村的農民一直以來都以種地為生,單一的收入結構是當地農民致貧的主要原因。如何破解發展困局?韓廟村想到了挖掘產業潛力。村子北側的北淝河,河面寬闊,岸邊形成了天然的養殖水域,過去,有三戶人家在這里養殖小龍蝦。“村里一直就有小龍蝦養殖的基礎,但是規模比較小,結構也比較單一,對整個村子脫貧的帶動作用不是很明顯。”村支書王凱表示。
韓廟村緊鄰蚌埠市這個全國主要的小龍蝦養殖區域和消費市場,從懷遠縣委組織部來村里掛職的駐村第一書記蔣澤瑞意識到,必須要把小龍蝦產業“撿”起來。“既然本地有市場,村里又有基礎,為何不把它做大呢。”蔣澤瑞告訴記者。
說干就干,韓廟村決定從三家小龍蝦養殖戶入手,先把他們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村里希望我們能起到帶動作用,我覺得既然我已經掌握了小龍蝦的養殖技術,對銷售也比較熟悉,就應該扛起這個責任。”何國良是最早的三家養殖戶之一,得知村里準備把資源集中起來創辦合作社,他二話沒說就答應了。
在村委會和大戶的共同帶動下,共有6戶像何磊一樣的貧困戶加入了進來。何學連也是其中之一,今年已80歲的他,過去一年到頭只有2000元收入。加入了合作社以后,不僅可以在每年年底得到一筆3000元的分紅,平時還可以在合作社幫幫工,一個月又能增加400余元收入。“有啥不會的就直接問何國良他們幾個,干起活來也不累,比以前閑在家里好多了。”何學連說。
合作社一期共流轉土地135畝,這些天,村里正加緊組織施工隊平整土地、清理淤泥,把原來溝壑縱橫的荒地變成可以被集中開發的養殖用地。針對村里提出的想法,龍亢鎮里聯系了懷遠縣規劃、國土、農委等部門對養殖基地進行實地測量,并給出專業方案。“韓廟村的小龍蝦養殖模式對整個鎮的產業扶貧都有借鑒意義。”龍亢鎮鎮長王沖表示。而縣扶貧辦也在積極為村里爭取特色養殖與旅游項目的資金支持。“發展特色產業帶動扶貧,政策支持是關鍵,我們會考慮對韓廟村給予一定傾斜。”懷遠縣扶貧辦主任顧曉薇表示。
“未來,我們打算把村里的1000畝水域和蓮藕、龍蝦養殖結合起來,發展旅游、垂釣、休閑度假為一體的鄉村特色旅游項目,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前來消費。”蔣澤瑞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