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夏時節,由于水溫適宜病菌繁衍,魚類易患水霉病、爛鰓病、赤皮病、腸炎病和各種寄生蟲病,應注意病害的觀察和預防。除了魚苗放養前要清塘消毒外,還要定期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消毒劑和晶體敵百蟲等殺蟲藥物全池潑灑,以控制細菌性病和寄生蟲病的發生。”日前,筆者見到河南省平頂山市湛河區曹鎮鄉曹西村村民王軍偉時,他正在向其他觀賞魚養殖戶“傳經”。
今年39歲的王軍偉,從2006年開始養殖金魚,經過學習、實踐和摸索,掌握了一整套的金魚孵化、養殖技術,不但自己致了富,還帶領群眾致富,是當地頗有名氣的“金魚達人”。
2006年春節,王軍偉回家和父母、妻子商量養金魚的事兒,可家人一致認為“養金魚是不務正業——金魚既不能吃,又不能喝,沒有養鯽魚、草魚、鰱魚等食用魚把握。”但家人拗不過他,他拿出家里全部積蓄,整理改造自家魚塘,并花1.5萬元從福州空運回來五六種金魚苗,開始養殖。可是魚苗下塘十來天,就發生了“跑馬病”,這批金魚幾乎全部死亡。接下來的2007年和2008年,王軍偉借錢養殖的金魚又都幾乎全部死亡。連續三年的失敗,讓王軍偉損失了十多萬元。家人再也不能容忍他養殖金魚了,妻子甚至給每位親戚朋友都交代不讓借錢給他。但王軍偉不服輸,他認為別人能干成的事兒自己肯定也能干成,他幾乎每天都到村里的農家書屋看書學習,還借助現代遠程教育課件學習,分析總結自己養殖失敗的原因和教訓。
2009年初,由于近處的親戚朋友都不借錢給他,他就瞞著家人向平頂山市里的朋友借了6萬元錢,跑到廣州花地灣花鳥魚蟲批發市場參觀學習,還到位于廣州郊區的觀賞魚繁育基地討教。最后,他信心滿滿地把所帶的錢全部買成金魚空運了回來。這一次,王軍偉成功了,當年盈利20多萬元。王軍偉不但掌握了金魚孵化、養殖技術,還在以后的養殖實踐中,采用“異地相配”的方法提高金魚的質量和抗病能力;通過雜交增加金魚新品種;采用科學的養殖方法,使每畝水面的養魚數量由傳統的六七萬尾,增加到現在的25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