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搭建發展平臺。圍繞黃河湖、池塘、稻田和重點水庫等漁業水域,規劃3萬畝養殖區和9000畝特種水產養殖區,優化特種水產養殖布局;先后投入1.2億元漁業發展和水利項目資金,依托江龍、鄉漁、宏豐等水產專合組織打造3000畝現代漁業園區,延伸發展平臺。
(2)發展特優品種。開展新品種養殖,培育白烏魚、大口鯰、泥鰍、長吻鮠、湘云鯽等特種水產品種,發展高附加值特種魚類,擴大名特優新品種覆蓋率。目前全區優質品種養殖率達45%。
(3)優化養殖模式。實施磚砌化稻田養殖,推行“魚-稻輪作、魚-藕共生、特種水產”等12種磚砌化稻田養魚模式,全區共建成磚砌化稻田2500畝。
(4)強化科技支撐。依托“四川長江上游珍稀魚類資源保育利用”省級重點實驗室,引導3名科技人員領辦、創辦水產經濟實體,帶動培育一批技術精、善經營的新型實用人才,強化科技支撐。目前,全區共建立漁業特色園區2個,發展328戶養殖企業,建立1處水產品批發市場,年交易量達5萬噸,有專營餐館267家,年消費水產品0.75萬噸,營業額達2.1億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