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棵合抱粗的香樟、3000多株桃花、錯落有致的亭臺水榭……這是銅梁區虎峰鎮一處甲魚養殖基地的畫面。
這個名為“甲秀天下”甲魚養殖基地位于虎峰鎮久遠村,3月中旬才開門迎客。開業短短5天時間,它就接待游客3萬多人,收入近100萬元。養殖也能與旅游觀光結合,還實現了效益倍增,它是如何做到的?近日,記者來到該基地進行了采訪。
“太漂亮了,賞花與甲魚更配哦!”從潼南過來的游客周靜玩得異常開心,在朋友介紹下過來的她起初并不太愿意,“一個養殖基地有啥子看頭?”在這里賞花和現場品嘗甲魚后,卻讓她在朋友圈里直呼“不虛此行”。
記者跟隨絡繹不絕的游客走上一座廊橋,眼前豁然開朗。香樟樹下是白墻灰瓦的小屋;海棠花與桃花灼灼其華,紫薇、月季花墻蜿蜒曲折。園內三五成群的游客正在拍照,池塘、花木、亭臺和樓榭宛如公園。
基地業主、重慶紫郡農業公司負責人胡永坤介紹,因看中了久遠村背靠毓青山森林公園,河流環繞且交通便利的優勢,他于2014年到該村流轉了1500畝土地,發展生態甲魚養殖,目前已建成甲魚養殖、甲魚文化和休閑觀光區1000畝,養殖甲魚、鱉魚10萬多只。
現場,基地工人為記者展示了一頭甲魚,一出水,這個4斤多重的家伙竟對工作人員發起了攻擊。“我們以水果、小魚蝦飼喂甲魚,并實施生態放養,養殖水面充足,所以野性十足。”胡永坤介紹,園內甲魚養殖水面已達300畝,可年產商品甲魚10多萬斤。
胡永坤意識到,自己流轉土地面積不小,僅僅依靠養殖,土地效益不能完全發揮出來。考慮到當地環境較好,且距離銅梁城區近等因素,胡永坤決定在甲魚養殖上再做加法,打造一座集生態農業、休閑觀光于一體的公園,走農旅結合的路子以增加收益。
自2015年下半年起,該基地陸續栽種了海棠、薔薇和桃花等花木,并沿養殖塘鋪設了花墻步道,建起名貴龜鱉活體展示館、花木主題園和攝影基地等。此外,基地還按照2A級標準,建成了甲魚主題餐廳、停車場和游客接待及商品銷售中心等。
為增加游客體驗,基地還打起了文化牌。“龜甲文化在我國影響深遠。”胡永坤表示,在重慶乃至西南地區,龜鱉文化的展示項目極少,基地建起了龜甲文化展廳和文化墻,讓游客不僅可以品甲魚美食、觀特色龜鱉,還能在這里體驗千年龜鱉文化。
在養殖上做加法,發展主題觀光旅游,讓紫郡農業公司累計投入8000多萬元,這讓很多人都為他捏了一把汗,胡永坤卻并不擔心。他的賬是這樣算的:基地每年出產的商品甲魚產值可達1500萬元,而吸引游客來消費、旅游,又有一筆收入,“生態甲魚、秀美景色和文化相結合,我們基本算是叩開了農旅融合發展的‘大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