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嘉善縣南美白對蝦養殖業由于受到天氣多變、苗種帶菌、養殖環境惡化、病害頻發等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成功率普遍不高,養殖戶虧損較嚴重,全縣養殖面積從2015年的6509畝下降到2017年的4000畝左右,養殖戶的積極性受到極大影響。經過嘉善縣推廣站對本縣成功養殖戶謝壽根等示范戶的走訪和了解,認為認真做好水產病害的四項防疫措施,是確保南美白對蝦養殖取得成功的關鍵環節。細節決定成敗,只有認真做好每一個防疫措施,仔細考慮好每一個養殖環節,才能真正做好疫病的傳播與控制。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防疫措施:
1、認真做好養殖池塘的徹底清整消毒工作。養殖池塘中的底泥是南美白對蝦生長生活的主要場所,但也是各種細菌、病毒、寄生蟲、孢子滋生繁殖的溫床,因此做好養殖池塘底泥的清整消毒工作是控制病害發生與傳播的首要環節。等到養殖季節結束后(每年農歷12月底之前一定要結束),要認真做好排干池水、暴曬底泥、底泥翻耕、生石灰消毒等四個步驟,做到環環相扣、一絲不茍。生石灰的用量可適當加大,采用干法清塘,用量可增到每畝200-250公斤,可徹底殺滅底泥中的各種病菌,放苗的間隔期要適當延長到45-50天,確保放苗成功。
2、認真放養無疫病的放心苗種。在苗種放養前,一定要認真挑選好苗種場,要全面詳細地了解南美白對蝦苗種場的親本來源、培育水質的凈化處理、繁育設施和培育過程中的日常消毒等防疫措施以及苗種場以往病害發生等情況,尤其要仔細了解和考察好上一年該苗種在周邊區域中的放養和養殖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同時在放養苗種時,還要結合養殖池塘和養殖戶自身養殖技術等情況考慮好放養密度,建議根據當前養殖形勢適當降低放養密度,每畝放養一代苗3.5-4萬尾為宜,從而確保養殖的成功率。
3、認真做好養殖水質的調控工作。做好養殖水質的生態調控也是防止病害發生的一個關鍵環節,因此在苗種放養時就要用EM菌等微生態制劑調控好水質,同時在生長過程中要定期使用EM菌、枯草芽胞桿菌、光合細菌等有益菌,能夠及時降解和消除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池塘水體中藍綠藻等有害藻類的發生。同時建議在養殖水體中可栽種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既可以成為有益菌的附著物,也可以降低養殖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等有害物質。
4、認真做好養殖過程中的各項防疫措施。要認真做好養殖人員、操作工具的防疫消毒工作;養殖區域要盡量做到封閉式管理,防止無關人員隨意進入養殖區域;操作工具使用后一定要及時用漂白粉、聚維酮碘等進行消毒處理;尤其是要注意養殖人員在幫助其他養殖戶起捕時一定要穿好下水褲,回家后及時進行淋浴處理,防止病菌的攜帶與傳播;同時還要注意套養品種的消毒與防疫工作,放養前一定要仔細了解套養的魚種、青蝦是否來源于疫區,做到無病無害。
總之,在南美白對蝦養殖過程中要重點關注好“塘”“苗”“水”“人”等四個涉及到疫病傳播的關鍵環節,養殖戶心中要有強烈的防疫意識,要詳細考慮到每一個環節疫病的傳播可能性,做到預防為主、萬無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