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茶前前后后6個月不到的時間,就有20000多元的收入,腰包鼓了,一家人一年的開銷也不愁了,多虧瑪麗姐啊。”日前,記者在貞豐縣高龍茶場采訪時,茶場采茶的婦女馮光麗喜笑顏開。
馮光麗所說的“瑪麗姐”,正是貞豐縣高龍茶場的負責人饒瑪麗。
“目前,茶場和加工廠,長期解決群眾就業80余人,婦女為主,同時帶動周邊1000余戶農民增收。我的初衷就是要帶領婦女同胞一起就業增收,鼓足錢袋子,過上好生活。”看上去年輕漂亮,精明能干的饒瑪麗如是說。
艱辛的創業夢
今年35歲的饒瑪麗,早在2001—2003年就開始探索生意之道,2005年考察茶葉市場,2006年探索茶葉之路。
“創業之初,經歷了很多艱難,2006年,投入所有積蓄,開始種茶,反反復復幾年,直到2010年才見效益。”說起創業的那段經歷,饒瑪麗一肚子的苦水。
原來,2006年中旬,饒瑪麗干勁十足,花光了自己前些年打拼的積蓄,在現在的珉谷街道高龍茶場盤下一片荒坡,種植600畝茶,期待著好日子的到來。
“天有不測風云,2007年到2010年,出現大旱、冰凍等天氣,茶園基地受損。”饒瑪麗介紹,“好事多磨”,經過幾年的打拼,她的茶葉基地慢慢成形,茶場漸漸有了效益,但銷售茶青并沒有多少利潤。于是,饒瑪麗購置專業茶葉加工生產設備,做起了茶葉的生加工,一條茶葉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生產線打通了饒瑪麗的致富路,也為她艱辛的創業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
目前,饒瑪麗已成立公司,茶產品注冊了“大地圣母”商標,生產已取得QS認證,成功開發出圣母銀針、圣母銀芽、圣峰烏龍茶等系列精品,公司一年銷售收入近500萬元。
“帶領婦女同胞一起致富”
種茶基地從起初的600畝發展到今天的2100多畝,茶葉遠銷福建、浙江、安徽一帶,饒瑪麗的茶生意風生水起。
“最終的目的,是想帶動周邊農戶種茶,帶領更多的婦女同胞一起致富。”饒瑪麗如是說,也是這樣做的。
饒瑪麗介紹,每年都有6000人次到茶場采茶,據不完全統計,每年支付務工費180萬余元。“一到采茶的季節,茶場到處都是采茶人,最多一天有400多人,95%是婦女同胞,那時來,還能聽到她們唱山歌。”說著說著,饒瑪麗回憶起了茶場采茶時的情景。
“平時,遇見天氣不好等原因,收工早,她就請我們吃飯,大伙在一起聊聊心里話啥的。”對饒瑪麗的評價,采茶婦女李永娟用“親如姐妹”來說。
饒瑪麗說,茶場雇請的工人大部分是周邊村寨的農戶,工人們在參與加強茶苗管理的同時,接受了茶樹種植技術的系統培訓,這為周邊農戶發展種植茶葉打下了基礎。
“到目前,我們投入資金1500萬元,引導農戶規范種植茶葉5000余畝,覆蓋多個村組,帶領農戶創業就業致富。”饒瑪麗介紹,她將遠景規劃帶動群眾規范化種植有機茶園5萬畝,生態茶園5萬畝,著力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
壯大發展,助力婦女就業
現在,饒瑪麗的公司正通過基地示范作用,努力提高本地茶葉加工能力,改善本地茶葉加工“小、散、亂”的落后面貌,打造地方名、特、優產品品牌,提高農林產品附加值,加快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化。
“茶葉生產加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基地可解決300多名農村富余勞動力,特別是不能外出打工的留守婦女就業。”饒瑪麗介紹,下一步,通過輻射帶動作用,在貞豐縣雙乳峰景區旁珉谷街道大碑村規劃建設10000畝以上生態茶園,擴大茶葉加工車間,為茶農解決茶青銷售問題,引導2000戶以上茶農走茶葉種植與生態旅游收益的脫貧路,提高茶農的經濟收益。
“現在,全國各地都在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也希望自己能盡一份力,壯大茶產業,帶動更多貧困老百姓共同致富。”饒瑪麗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