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重慶這位養殖戶養魚養出致富新路子

   日期:2017-05-05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46    評論:0    

  陽光正好,微風不燥,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著藍天白云,在重慶梁平區禮讓鎮現代漁業示范園內一條條歡快的魚兒在魚塘里搖擺著尾巴覓著食,撒歡兒的模樣甚是惹人喜歡。

  “今年這些魚長勢良好,應該能賣個好價錢。”說話的正是今天的主人公劉弟禮,高高的個子,黝黑的皮膚,眼睛雖不大卻十分有神。只見他蹲在魚塘邊,手里拿著水質監測儀,仔細的觀察著儀表上的數字,神情專注。

  回歸故里嗅準商機建起百畝魚塘

  1994年,劉弟禮帶著年輕人的意氣風發來到廣州打工,因為踏實勤奮,劉弟禮很快就被提拔成了部門主管,事業做得風風火火。“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雖然在外打拼得風生水起,但是風雨滄桑中他常常思念家鄉。“在外始終沒有歸屬感。”劉弟禮說,于是2006年劉弟禮毅然選擇辭職回鄉,同年,二兒子降生,這讓他更加堅定了留在家鄉贍養老人、照顧孩子的決心。

  “雖然家鄉的條件沒有外面好,但是我始終相信只要自己努力、敢拼,就能走出一條成功的路子。”劉弟禮說。

  不吃苦頭不成專家,回到家鄉的劉弟禮吃苦耐勞、韌勁十足,做起了手工生產豆筋的活,不僅如此他還同時養豬、種藕,將做豆筋過程中產生的廢棄食材用來喂豬,把豬糞用來育藕,立體農業之路越走越專業,“小日子”越過越順暢。

  2014年,禮讓鎮掀起了一股“養魚熱”,劉弟禮嗅到了商機,強烈的進取心讓他決心改變現狀。

  “禮讓鎮地理位置優渥,具有養魚的優質條件,年輕人就是要不斷嘗試,多挑戰。”劉弟禮說。

  立說立行,劉弟禮開始奔波在各大水產養殖場,從老前輩那里學習養殖經驗。肯吃苦再加上愛動腦,同年,劉弟禮就和朋友一起籌資300多萬元,在川西村三組、六組、七組、八組,流轉土地210畝,自己動手干了起來。

  過關斬將風雨過后彩虹出現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水產養殖遠不是年輕的劉弟禮想的那樣容易,流轉土地、修建魚塘、購進魚苗、魚苗飼養,每一步他都遇到了很多“攔路虎”。

  建魚塘之初,因為路段電線布局很亂,搬電線桿成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好不容易把電線桿的問題解決了,大伙兒興致勃勃的建起了魚塘,眼看魚塘已經初具規模,正準備養魚,一場大雨卻讓之前的努力都白費了,劉弟禮的希望也連同魚塘里的水一起漏完了。原來修建魚塘的這段路地勢不平坦,并且以沙土為主,經過大雨沖擊土質變得更松,承載力降低,所以就坍塌了。

  “當頭一棒,很受打擊,那段時間吃不下睡不著。”劉弟禮回憶著那段讓他焦頭爛額的日子,“但是難過歸難過,問題出現了總要想辦法解決呀,不能中途而廢。”劉弟禮“重振旗鼓”,思考魚塘跨坎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想出了對策,給魚塘增加了鐵絲網,并用水泥進行了硬化。

  “才建起魚塘時主要喂養草魚,是從廣州購進的魚水花。”劉弟禮一邊向我們介紹著創業初期的情況,一邊朝魚塘邊的魚食投放機走去,只見他熟練的把褐色的魚食倒入機器內,然后順勢打開了開關,原本安靜的魚塘頓時沸騰了起來,魚塘內涌動著“黑壓壓”的一大片,成千上百條魚爭先恐后的搶著食料。

  “養魚的技術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這里面的學問可大著呢。”劉弟禮說。第一年,就因為草魚體質較弱,易生病,自己又經驗不足,導致喂養的草魚得了腸炎、肝膽綜合癥,死了上千斤。在堅持還是放棄之際,劉弟禮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多方請教,全身心撲在自己的漁場上,終于掘得第一桶金。

  老話說“久病成醫”,在經歷了多次失敗之后,劉弟禮逐漸摸索出了養魚的竅門。通過觀察魚吃食的情況了解魚的身體狀況;魚塘水質氨氮含量、PH值要達到多少才適宜魚生長;怎樣控制魚塘的氧氣供應……慢慢的,劉弟禮也成了一位小有名氣的養魚專家。

  流水養殖科學致富走出新路子

  在劉弟禮的養殖基地,四個藍色大流水池很是吸人眼球。記者注意到,每個流水池上、下兩端均設有特殊材質制作的攔網,并且上前端均安裝有推水機、下尾端設有糞便收集池。據劉弟禮介紹這是養殖基地采用的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流水養殖系統。

  2015年6月劉弟禮在專家的指導下修建了兩個流水池,建成后,進行了鯉魚試養殖,不但產量提高了,養殖周期也縮短了。單個流水池能產出鯉魚0.9萬公斤。

  “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流水養殖具有降低投放餌料系數、縮短養殖周期、減少魚病發生、提高魚的品質和降低管理成本等優點。”劉弟禮介紹。

  看到了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流水養殖的前景,2016年1月份劉弟禮又開始擴大池塘低碳高效循環流水養殖規模,投入資金40多萬元,開始修建單個流水池規格為長22米、寬5米、高2.2米的流水池,并投放黃辣丁、鉗魚、鯽魚等品種。較之前的流水池而言,這次修建的流水池容量最大的可養殖1.8萬公斤左右的魚,畝產量為原有養殖的4倍,效益實現了更大化,截止目前,整個基地共有流水池8個。

  因為管理科學、經驗豐富、技術先進,劉弟禮的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如今還成立了重慶天哥農業綜合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飼養的魚主要銷往重慶、萬州、達州等周邊區縣,年的銷量達200多噸,年純利潤大50多萬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