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樺川縣立足農業大縣實際,堅持改革創新、開放轉型,找準農業市場方向,積極發展果蔬產業,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
在樺川縣橫頭山鎮萬恒六農副產品農業合作社的蔬菜大棚基地,竹筍、菌類、蔬菜等經濟作物將取代玉米等傳統的農耕作物成為這里的新主人。據該合作社負責人介紹,這片土地的經濟收益將比以往每畝增加3000元左右,合作社的146名貧困戶也會享受到種植結構調整帶來的紅利。
橫頭山鎮是樺川縣傳統的旱田作業區,由于玉米等大田作物經濟收益下滑,這個鎮依托市場,結合脫貧攻堅工作,積極調整種植結構,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橫頭山鎮副鎮長李剛介紹說,橫頭山鎮今年種植結構調整本著減玉米增水稻思路,加大旱改水力度。因為我鎮屬于淺山區,受地勢制約,有些地塊不適合旱改水,這樣我們把主要種植方向調整到發展經濟作物上,一是響應縣政府提出的果蔬發展立縣產業,增加果蔬種植面積;二是增加傳統經濟作物茹娘種植面積,這樣來增加農民收入,總體帶動貧困戶脫貧致富。
橫頭山鎮萬恒六農副產品農業合作社積極與省農科院建立技術幫扶關系,決定發展蔬菜和菌類種植業,同時在種植時間上錯開南方蔬菜上市高峰期,實現北菜南銷。
橫頭山鎮萬恒六農副產品農業合作社副理事長馮躍彬說,因為咱們北方蔬菜的品質不錯,省農科院提供有機蔬菜種植技術,品質沒問題,我們種點高端蔬菜,通過省農科院的技術支持搞個北菜南銷,增加收入。
合作社還以吸納貧困戶入社、為他們提供務工機會等方式,帶動貧困戶致富增收。萬寶村村民辛國安每天都到蔬菜基地來幫著扣大棚,他對自己的收入十分滿意。
辛國安面帶微笑說,這不干一天活掙100塊錢,這不增加收入了嗎。
近年來,樺川縣著力打造產業化、標準化、綠色無公害的果蔬生產基地。全縣果蔬種植面積達10萬畝以上,其中與丹東君澳集團開展合作面積5萬畝以上,可帶動全縣1400余戶貧困戶、2000余人實現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