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10年來,由于供求關系的影響,長江刀魚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曾經賣出過每斤超萬元的高價,成為名副其實的“奢侈品”。然而,“刀不過清明”。清明節之后,長江刀魚魚骨逐漸變硬,其身價也隨之大跌。在南通市場上,被譽為“長江三鮮之首”的長江刀魚,從昨天開始,其身價進入下跌通道,而其產量有望進入上升通道,這一情況對于天天和刀魚打交道的人們來說,可謂是幾家歡喜幾家愁。
捕撈者說:
捕撈量增大后收入或有增加
“今天早上第一潮水在凌晨5點多,這一潮水捕撈了2斤多的刀魚,平均每條刀魚的在2~3兩左右。”清明節期間,開發區的漁民陸照平,帶著幾個手下,乘著潮水一直在長江上捕撈刀魚。
“今年捕撈的產量總體不如去年,也就是最近這一個禮拜左右,數量才有所提高,但一次潮水能捕撈到的數量最多也就是兩三斤的樣子。”陸照平告訴記者。
對于今年長江刀魚產量持續低迷的情況,陸照平認為主要原因可能有3個。一是長江污染的加劇和多年來的大量捕撈,導致刀魚總量減少。其次是因為今年春季氣溫較低,刀魚洄游可能往后推遲了。另外,福建、浙江一帶“海刀”捕撈量的上升也是重要因素。
“通常情況下,清明節以后刀魚的產量會逐漸增加,但其售價會有所下滑,但對于我們捕撈者來說,產量增加了我們的收入也會相應增加。”陸照平說。據了解,4月3日魚販子來船上收刀魚的價格是3000元左右一斤,而到了4月4日清明節,價格只有1700~1800元一斤。陸照平向記者透露,從3月1日起到目前,他的船捕撈到的刀魚產量在60~70斤的樣子,而今年長江刀魚南通段的捕撈作業將持續到4月20日。
餐飲者說:
刀魚每斤最高6680元仍有吃客
南通知名特色江鮮店“梅林春曉”老板顧俊算得上是南通最大的刀魚商人。“今年我飯店里最貴的時候刀魚的標價在6680元每斤,但依然有不少外地的食客前來。”據他介紹,刀魚季來店里點名要吃長江刀魚的客人也有不少,通常南通本地和江浙滬的食客居多。
對于市場來說,清明節將是刀魚價格的分水嶺,無論是在批發市場、捕撈船上,還是在餐飲店里,都要遵循這一條市場鐵律。
“今天是清明節,價格已經降到了2980元每斤,而從明天開始還要跌去1000元左右。”如此巨大的差價,對于像顧俊這樣的商人早已習以為常。“再往后,基本上刀魚的價格就會趨于穩定,但再怎么跌價,也很難低于1500元一斤,因為畢竟捕撈刀魚的成本擺在那里。至于有人說不久后會有人工繁殖的刀魚上市,但我覺得不會對市場有太大影響,野生長江刀魚的價格會依然堅挺。”
金夢漁館的老板徐彬在南通餐飲市場上也是位知名人物,他的店從事刀魚餐飲也有很長的歷史。“從我的經驗來看,今年刀魚產量的旺盛時間要在4月中旬,但本港刀魚的數量也不會太多。”據徐彬介紹,今年吃刀魚的客群明顯減少,而隨著捕撈網目的增大,以前用來加工刀魚魚圓和刀魚餛飩的小刀魚的數量也減少了。“對于老南通人來說,刀魚餛飩是不少人喜歡的菜品,通常定價在160~180元之間,而如今刀魚餛飩吃的人也在減少。”
養殖者說:
人工繁殖的刀魚上市后或可平抑價格
“揚子江頭雪作濤,纖鱗潑潑形如刀”,這是古代詩人形容長江中刀魚的洄游場景,而如今這樣的場景在長江已經不能見到。而在江蘇中洋集團的養殖基地里,卻仍然能見到這樣的場景。
據了解,自2003年開始研究刀魚的人工馴養,中洋人“九年磨一刀”,攻克了無數個技術難關,尤其是2012年實現刀魚全人工繁殖,突破了世界級的難題,并解決了繁殖的成活率、天然鮮活餌料的培育、生長速度、保持野生的口味,且建立起了現代化的刀魚工廠化生態溫室,形成完整產業鏈,中洋刀魚正一步一步實現著走向百姓餐桌的目標。
“我認為將來市場上的刀魚售價也就在100~200元左右,這取決于人工刀魚投入市場的數量。”江蘇中洋集團副總裁朱永祥認為。刀魚作為中洋集團開發的主導產品之一,其批量成魚的上市正在加快推進。
記者了解到,中洋人工刀魚采用生態工廠化溫室養殖進行刀魚模擬生態洄游環境養殖,通過水源熱泵技術和紫外海水消毒技術對水溫和鹽度進行控制,在投喂鮮活餌料的同時也投喂自主研發的刀魚專用配合飼料,飼料中添加多種維生素和營養元素,提高其脂肪含量并控制性腺發育。通過這一養殖技術,養出的刀魚保留了野生刀魚的口感。“通過專業的水質監測調控、精心的養殖管理和合理的營養搭配,中洋刀魚生長速度快于野生刀魚,一旦投入到市場上有望平抑一直居高不下的刀魚價格。”朱永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