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伊始,邕寧區新江鎮力勒村的村民早早在田間忙碌開了。在繁忙的田間地頭,村民們用勤勞書寫著水芹致富的故事。
在成片的水芹菜田里,不少身穿膠衣的農戶正忙著在水中收割水芹。水芹菜,別名水芹,多生長于水田,可生拌或炒食。邕寧人喜愛炒食時佐放本地自產的酸梅,這是餐桌上必備的一道開胃菜。水芹種植大戶韋增千笑呵呵地說:“雖然種植水芹比較辛苦,一年到頭忙忙碌碌,數九寒冬還要浸泡在水中,但經濟效益也很可觀。”他和記者算了一筆賬:以前種稻每畝收入不到1000元,現在一畝能有六七千元呢。
據了解,力勒村水芹畝產達5000公斤以上,今年的價格較去年也穩中有升,每公斤大約5元。現在,力勒村像韋增千這樣的水芹種植戶越來越多,種植達一定規模的也不少。力勒村委會主任黃大闖介紹,村里經常聯系鎮農服中心請來蔬菜專家給菜農講課,解決生產過程中遇到的難題,菜農嚴格按照專家的要求種植,以農家肥為主,除了噴幾次殺菌劑基本上不用農藥。
力勒村有多年種植水芹的傳統,是遠近聞名的水芹種植專業村,但一直以來都是各家各戶分散種植,沒有規模化和品牌化,種植效益偏低。如何讓水芹走出“深閨”增收富民,力勒村“兩委”班子還真動了不少腦筋。他們抓住新江鎮實施“特色農業強鎮”的契機,把做大做強芹菜產業作為主攻方向。
目前,力勒村水芹種植面積已發展到100余畝,成為該村的特色產業,是邕寧區“一村一品”的典型代表之一。“要想讓群眾得到更大的實惠,讓水芹菜取得更大效益,必須從規模上下功夫,從服務上做文章。”黃大闖說,他開始盤算水芹的未來:成立農業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合作社的引領作用,擴大水芹連片種植規模,通過合作社帶領大家闖出致富路,爭取成為全鎮乃至全城區勤勞致富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