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淄博植綠“愚公”:讓廢棄礦坑瓜果飄香

   日期:2017-01-1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98    評論:0    
 
 
  1月6日,淄川區羅村鎮淄博富硒農產品展銷中心內人頭攢動、熱鬧非常。人們在這里品嘗、訂購各種富硒產品,最受歡迎的當屬淄博河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在黛青山上種植的軟籽石榴和富硒地瓜。當日,首屆淄博富硒農產品展銷會暨春節訂貨會在這里隆重開幕。“舉辦展銷會,就是搭建一個富硒農產品銷售平臺。”淄博河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漢修介紹說。他就是人們常說的那位讓荒涼的廢石山披上綠裝的植綠“愚公”。
 
  不忘初心,植綠荒山不后悔
 
  迎著冬日的暖陽,沿著坑洼不平的砂石路,記者來到了張漢修綠化的那片黛青山,也就是河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所在地。
 
  第3眼水井已經開始供水,冷庫里儲存了軟籽石榴和地瓜,藕池內工人們正在采藕,長長的蓮藕竟然比大人個頭還高,甚是喜人。“這是南斯拉夫雪藕,口感非常好。最長的2米多,一畝地就能產8000斤,今年的藕可是大豐收啊!”張漢修高興地說。不光是蓮藕,軟籽石榴、地瓜等都獲得了大豐收,光地瓜就收了8萬斤。“我還育了5萬棵石榴苗準備來年春天銷售。”張漢修自豪地說。而這也是他兩年來不懈努力的結果。
 
  與現如今碩果累累不同,2年前的黛青山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人們開采山上的石頭賣錢,留下了許多的廢石料坑。隨著資源的枯竭,慢慢的就成了一座無人問津、廢石料坑滿坡的荒山。58歲的張漢修是土生土長的河東村人,小時候看到光禿荒涼的黛青山與綠油油的老虎山形成鮮明的對比,他就想讓這座山變綠。開始創業后,他成立了淄博奧能物資有限公司,以經營煤炭為主。2013年,他決定實現兒時的愿望,他在一片反對聲中,承包了荒廢30多年的黛青山,并成立了淄博河東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
 
  填坑造地,咬定青山不放松
 
  冬日的黛青山沒有了昔日的濃濃綠意,但楸樹、黑松等樹木茁壯、整齊的排列著,為略顯蕭條的黛青山增添了一絲生機。為何種這樣的樹?“楸樹凈化空氣非常好,而且葉子還能入藥,黑松也是很好的綠化樹種。”張漢修解釋說。對當初種樹的難處,張漢修感慨萬千。
 
  沿著整修的土路,許多造好的地頭上都有個藍白相間的小圓柱,這是啥東西?原來這是專門用來澆樹的水管頭。2014年剛開始種樹,張漢修用車往山上拉水,由于山體開采導致土層較薄,根本存不住水,沒多久,種上的樹就死了一大半。種樹沒水可不行!這咋辦?張漢修專門打了3眼300多米深的機井,修建了兩個蓄水池。“現在,鋪設的地下水管道覆蓋整個山坡,根本不擔心天旱問題。”張漢修說。
 
  “這個老伙計可出大力了,兩年來它幾乎天天工作。”張漢修指著一個大型挖掘機說。原來,巨大的山坡需要開挖,離了挖掘機根本不行,張漢修專門投資148萬元購買了一臺新的挖掘機。修路、打水井、建大型變壓器、種樹……兩年時間內,他先后投資了1700多萬元。
 
  造福后代,瓜果飄香綠滿坡
 
  “去年冬天部分石榴樹由于沒管理好凍死了,所以今年我就提前建好了大棚。”張漢修指著安裝好的鋼架拱棚說。放眼望去,整個山上是成片的軟籽石榴樹,據悉有70多畝、8000余棵。這種新品種,結的石榴汁多、籽軟、糖分高、皮薄,比普通石榴的價格要高出2-3倍。為了更好地培育品種,他還投資成立了淄博河東富硒石榴研究院。
 
  現如今收獲的軟籽石榴和地瓜都儲存在冷庫里。建冷庫的地方,曾是一個廢舊料坑,全部用土填起來難度很大。于是,張漢修就用石頭壘起來,投資100余萬元建了一個大型的冷庫。盡管外面暖陽普照,但一走進去立刻感覺冷嗖嗖的,6米寬的距離車開進去根本沒問題,這為下一步的深加工打下了基礎。
 
  依地勢而建的,除了冷庫還有6個大小不一的水池。由于高低錯落,張漢修打算用來養藕和養魚,打造梯田狀的生態景觀。而在冷庫對面,兩部挖掘機還在“叮叮當當”地開挖石頭,他打算建游泳池和餐飲飯店。
 
  張漢修說,自己不是為了能掙多少錢,最大的希望就是將這座700畝的荒山變成遍地果樹和觀賞樹的“花果山”。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