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湖南省漢壽縣為加快蔬菜產業快速發展,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打造“漢壽蔬菜”大品牌,努力實現“南漢壽、北壽光”的戰略目標,漢壽縣委縣政府把發展蔬菜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頭等大事來抓,先后出臺了一系列舉措,著力打造蔬菜產業發展。據統計,到2016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42萬畝,產量達120萬噸,產值17.5億元,發展專業蔬菜合作社50余家。
數字是枯燥的,但它凝聚著漢壽縣多少干部職工和創業者的心血。
“漢壽縣的蔬菜產業,在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幾年的努力,已形成了規模和產業,蔬菜不僅銷往省內外,還走出了國門,出口東南亞……”采訪中,漢壽縣農業局總農藝師丁立君高興地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
據了解,漢壽縣地處湖南省湘西北,全縣20多個鄉鎮(辦),人均耕地1畝左右。這里土地肥沃,地勢平坦,交通便利。近年來,漢壽縣委縣政府,根據當地農業大縣田多土肥,無環境污染等資源優勢,審時度勢、大膽決策,改過去傳統農業生產方式轉型升級,發展蔬菜生態農業,走富民強縣之路。為此,從2013年以來舉全縣之力成立了由縣委書記、縣長掛帥、分管農業的副縣長、縣人大、縣政協副主席、縣各直部門、各鄉鎮為成員單位的蔬菜領導工作小組。由縣農業局長任小組辦公室主任,縣蔬菜辦具體負責實施,并采取政府主導,部門參與,上下聯動,統籌推動的工作機制,齊抓共管多領導多部門參與。
同時,為加大政策和資金扶持力度,2016年漢壽縣委縣政府又下發了《關于進一步促進蔬菜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漢壽縣促進蔬菜產業發展扶持辦法》及《漢壽縣2016年蔬菜特色農業保險工作實施方案》等文件,并出臺規劃從2016年開始連續五年,每年投入蔬菜獎補專項資金1000萬元,用于蔬菜產業發展,對新發展起來的蔬菜合作社、公司或個人,在基礎建設、科技創新、產品認證等方面達到一定的規模和標準給予重獎。
據漢壽縣蔬菜辦主任黃慶介紹,縣委縣政府從政策資金上大力支持,大大鼓舞了全縣廣大群眾發展蔬菜生產的積極性,村民們感到在家種植蔬菜有奔頭,致富有信心,生活有希望,因此一些先發展的和后發展的蔬菜種植戶面對縣里的好領導,好政策信心倍增,你追我趕。截至目前,全縣已有七八個鄉鎮,上百個村,上萬個家庭都走上了蔬菜產業發展之路,涌現出年產值上百萬、上千萬、過億元的蔬菜專業合作社50多家,實現菜農人均收入10萬元左右。如漢壽縣龍陽華城蔬菜專用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4月,從2013年以來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目前已發展社員1178戶,種值蔬菜面積達1.08萬畝,涉及全縣4個鄉鎮21個村,生產的辣椒、茄子、冬瓜、甜糯玉米、西蘭花、甘藍、菜花、菜心、上海青等30多個品種,不僅銷往廣東、香港、澳門、臺灣,還出口東南亞,年產值達1.5億元。
種植大戶漢壽縣漢美蔬菜專業合作社方正初理事長感慨地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說,我從開始起步到今天的發展壯大,基地的道路硬化,大棚建設,水源噴灌等設施,都是政府出資支持,可以說沒有政府的支持就沒有我的今天。
近年來,為了把蔬菜產業做大做強,從質到量的跨越,漢壽縣委縣政府還先后采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組織縣里農技人員種植大戶,到湖北、云南、四川、廣東等地參觀學習,聘請農科院農業大學,蔬菜研究所等技術專家,專門上門指導培訓。并根據當地氣候和土壤,不斷創新和優化蔬菜品種,并科學規劃產業布局,推出科技興菜和健全產業體系,以切實提高產業和產品質量,為農民為企業增產增收。據統計,全縣已推出新蔬菜品種達150多個,初步形成了“一園一圈三帶”蔬菜產業新格局。一園即圍堤湖現代蔬菜科技園;一圈即環西極洞庭水生蔬菜產業圈;三帶即丘崗區高端蔬菜產業帶,S205及漢德大道沿線城鎮專業蔬菜基地休閑觀光產業帶;在沅水沿線鄉鎮“訂單+外銷”蔬菜產業帶。
按照縣委縣政府的要求,到2020年,全縣蔬菜種植面積達到60萬畝,總產量180萬噸以上,總產值達到50億元,力爭成為全國蔬菜生產特色縣、“湘菜進京和粵港澳地區”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縣,實現“南漢壽、北壽光”的發展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