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國果茶綠色發展經驗交流會在四川丹棱舉行,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出席會議并講話。
從種植面積和產量來看,我國是世界第一產茶大國,也是水果的頭號生產大國。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水果種植面積0.12億公頃,產量1.75億噸;茶葉種植面積273萬多公頃,產量225萬噸。
但是,“大而不強”“大而不彰”也是我國果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困境。果茶業如何解決這樣的問題?
余欣榮指出,必須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理念,自覺形成綠色價值的取向、培育綠色思維方式、形成綠色發展模式,實現綠色強農、綠色惠民。其中,穩定面積、提高產品質量效益、提高產業競爭力、提高產業綠色發展能力這“一穩定三提高”是果茶綠色發展的目標。
大而不強困擾成長
我國是世界上茶葉和水果的主要生產國之一。從歷史上看,我國茶葉和水果的生產歷史長達4000多年,從資源上看,我國果樹、茶樹的資源亦非常豐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茶葉、水果產業的發展成為了農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產業。
本世紀初以來,為抓住加入世貿組織的歷史時機,促進水果、茶葉這兩個有較強競爭優勢產業進一步發展,農業部提出并實施了“果茶產業競爭力提升計劃”,以使果茶產業素質明顯提高,國際競爭力達到一個新的水平。
長期以來,我國茶葉、水果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和進步。2015年,中國水果種植面積0.12億公頃,產量1.75億噸;茶葉種植面積273萬多公頃,產量225萬噸。
在水果、茶葉產業發展中,已涌現了一大批大型水果、茶葉企業集團,形成了一批區域特色突出、產品特色鮮明的水果、茶葉品牌。2015年12月,知名水果全產業鏈企業佳沃集團和中國最大的水果供應鏈企業鑫榮懋集團的合并就是資源整合的典型,這家中國最大的水果公司致力成為“一家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水果公司”。
但是,“大而不強”也一直是我國果茶產業發展的問題。佳沃鑫榮懋的董事長秘書張建兵曾透露,佳沃鑫榮懋成立以來,銷售的進口水果越來越多,國產水果越來越少。鑫榮懋以前是以出口起家,而現在水果出口量越來越少,十幾年來一直維持在同一個水平上。而在茶葉行業,也一直存在銷售額“一個立頓抵中國7萬茶企”的局面,中國整體的茶葉市場正面臨著產能過剩、出口艱難和實體關門的變革。
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中國農產品市場協會會長張玉香對水果的供需做過調研。她表示,我國水果產業發展長期存在著一定的不平衡現象,一方面消費者對安全、優質、特色水果的需求急劇增長;另一方面不同地方還存在著水果品質、結構性問題,存在滯銷賣難的現象。
以蘋果為例,我國蘋果的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國蘋果的品種結構卻存在失衡。在我國,早中熟蘋果品種栽培面積不足10%,晚熟品種中僅“富士”一個品種產量就占蘋果總產量的70%左右。品種單一、種植量大,相應地,市場風險也高。
由于蘋果在農民增收上帶來的效益明顯,各地大力推廣種植,從種植核心區和優勢區不斷外擴。“存在一定的盲目種植的狀況,擴張過程中導致過去確立的蘋果優勢生產區邊界被大幅度突破,有一些蘋果布局在非適宜區或次適宜區。”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經濟管理學院教授霍學喜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也是近些年“蘋果滯銷”的原因之一。事實上,高品質的蘋果依舊供不應求,品質不好的蘋果是銷售“老大難”。
同時,盡管企業的品牌意識越來越強,但名品名標被山寨復制的風險也大大增加,品牌陷入“多且亂”的局面。以贛南臍橙為例,贛州市西河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林瑞平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在產地,稍有規模的公司都注冊了自己的商標。
茶葉行業內競爭亦頗為激烈,同質化嚴重。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從目前在新三板掛牌的十家茶企的2016年中報看,半年銷售額前三分別為2.15億、1.01億和0.79億元人民幣,其余7家的半年銷售額總和為1.61億元。換言之,后7家企業半年平均銷售額僅2000余萬元。在走出國門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中,中國茶葉是“一流品質,二流包裝,三流價格”。究其原因,缺乏標準、品牌不強、難成規模是根本。
在全國果茶綠色發展經驗交流會上,余欣榮指出,果茶產業發展存在越區種植、品質退化、創新能力不強和名品牌不多等問題。
綠色發展 轉型升級
不過,隨著當前農業農村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國內消費需求增加和消費不斷升級,果茶產業發展也面臨難得的機遇。
余欣榮指出,要適應消費結構升級的需要,大力發展果茶生產,為消費者提供綠色安全的果茶產品;適應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需要,更加注重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特別是減少化學農藥的投入,用健康的土壤、綠色的方式生產綠色優質的產品;適應農民增收脫貧攻堅的需要,加快發展果茶等特色產業,增加農民收入,實現脫貧致富;適應農業國際競爭力的需要,著力降低成本,提升品質,贏得市場競爭的主動權。
林瑞平也感受到了這種來自市場的改變。“以前,客戶只關心甜不甜,好吃不好吃。”林瑞平告訴記者,現在的消費者不僅關心“結果”,還關心整個生產過程,“他們關心生產的過程安全不安全,對身體健康有沒有利”。
正是感知到了消費端的變化,林瑞平也在生產中進行更為嚴格的品控。在他看來,隨著消費者對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不斷增加,以綠色方式生產的優質產品將成為企業脫穎而出的關鍵競爭力之一。
余欣榮提出了我國果茶產業“一穩定三提高”的發展目標。他指出,到2020年,我國果園面積穩定在2億畝左右,茶園面積穩定在4200萬畝左右;要加快品種改良,推進標準化、機械化生產,實現增產增效、節本增效、提質增效來提高產品質量效益;通過推進科技創新,集成推廣高產高效、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技術模式,創響一批知名品牌,培育一批大企業集團,以提升產業綜合素質來增強產業競爭力;同時,還要提高產業綠色發展能力,推廣綠色防控、統防統治、配方施肥,開展有機肥替代化肥,促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改善果園、茶園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