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玉米價格不斷走低,轉變農業種植結構迫在眉睫。種什么?怎么種,才能讓農民增收致富,成了擺在各級政府和農業主管部門面前亟待解決的問題。阜蒙縣主動作為,充分發揮國家壓縮玉米種植面積的政策機遇、積極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種植習慣,發展高效農業、設施農業以及畜牧業,多管齊下拓寬農民致富之路。
建設鎮按照“因地制宜、市場導向和耐旱高效”三大原則,引導農戶變對抗性種植為適應性種植,變被動迎合市場為主動適應市場。引進龍頭企業加快高效農業、設施農業、畜牧產業發展。唱響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三部曲。
聯手才能共贏,這句話用在建設鎮哈巴氣兒村的江源玉米專業種植合作社上特別貼切。2015年,建設鎮引進天津金地食品有限公司濃縮番茄醬加工項目,一下子就讓正在為轉型發愁的合作社理事長吳廣賓看到了希望。在鎮黨委政府的牽線下,吳廣賓和金地食品達成合作,建立了5000畝的番茄栽植基地,搞起了“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訂單經營。番茄種植與深加工項目一期投資9000萬元,建成一條加工生產線,每天加工能力1000噸,生產的番茄醬全部出口歐美,年實現產值1.2億元。
在新德村,劉剛正忙著打理自家的棚菜,棚內的番茄長勢喜人。
和劉剛一樣見到設施農業帶來的“綠色”效益的還有村民崔秀梅,去年她壯著膽子才扣了3棟大棚。同樣的一畝地種玉米收入才不到1000元,現在卻翻了3倍還多,所有今年她又通過流轉土地的方式一口氣建了27棟大棚,準備大干一場。
在建設鎮不僅有高效農業與設施農業,還有高標準的肉羊養殖小區。2015年,志達牧業成立專業養羊合作社,創新畜牧業發展模式,以養定種,草畜結合、生態循環,實現飼料種植—養殖—草飼料化—有機肥—肉羊加工循環生態模式,促進農民增收,當地農業產業融合發展。到現在已經發展社員1760戶。
從種玉米到種番茄,扣大棚,搞養殖,建設鎮農民通過種植業的轉型升級,初步實現了豐產增收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