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縣種植水稻12萬畝,蓄留再生稻1萬多畝,稻田養魚7萬畝,稻田養魚示范區平均畝產稻谷560公斤、產魚55公斤,再生稻平均畝產稻谷200公斤。”10月31日,三江侗族自治縣農業部門負責人說。
2014年,該縣出臺關于加快現代特色農業產業發展的決定,明確要求推進種稻養魚產業,大力推廣超級稻、再生稻及冬閑田綠肥、油菜種植,提高土壤肥力。力爭到2017年,種植超級稻、再生稻10萬畝,綠肥、油菜種植3萬畝。
“我村從2015年起籌建稻魚示范基地,黨員骨干挨家挨戶動員,帶頭到基地義務勞動,在稻田內種植超級稻加再生稻,水里養殖稻魚,泥里養泥鰍,一田多用,一種多收。當年再生稻賣得好價錢,群眾的積極性火了。現在,每畝稻魚的收入都超過2000元。”該縣程村鄉大樹村黨支書唐新光說。該村村民莫宗德說,今年他種植的再生稻長勢喜人,經測產,頭季稻畝產生谷550多公斤,再生稻畝產生谷突破300公斤。再生稻米飯清香、油亮,飯粒結構緊密,軟硬適中略帶黏性,口感細膩,深受市場青睞,生谷收購價每公斤達3.6元,每畝可增收近千元。另外,蓄留再生稻還能延長“高山稻魚”和泥鰍的生長期,一舉四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