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的稻蝦種養戶具備企業家的大格局,產業有基礎,市場有需求,走企業指導、農戶參與,適度產量、綠色發展的路子,一定能實現社會和經濟效益的雙贏!”9月21日,常德市稻蝦綜合種養研討會上,省畜牧水產局副局長唐席珍一番話,堅定了常德市稻蝦種養大戶的信心。
常德江河縱橫、湖泊眾多、塘堰密布,漁業資源豐富。全市共有水域面積470萬畝,已養殖水面155萬畝。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讓常德成為了發展淡水漁業的風水寶地。2015年全市水產品總產量46萬噸,漁業產值近60億元,水產品產量和產值均位居湖南省前列。全市擁有水產養殖規模企業860家,水產加工企業21家,水產養殖合作社148家。
2016年,全市發展稻田綜合種養面積84367畝、3494戶。其中,稻蝦模式361戶、56229畝,稻鰍模式524戶、4981畝,稻魚模式2609戶、23157畝。連片1000畝以上的種養大戶12家,連片500畝以上大戶15家。稻田綜合種養已成為我市漁業經濟新的增長點。
“稻蝦共生好處多,蝦能清除稻田雜草,吃掉部分害蟲,改善水質促進水稻生長,而稻田又為蝦生長提供一個陰涼、安全的環境,促進蝦的生長。”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王曉清介紹。
為了促進全市稻蝦種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由市畜牧獸醫水產局牽頭,邀請省畜牧水產局、湖南農業大學動物科學技術學院、湖南省水產科學研究所等相關領導和專家,舉辦了此次研討會,與會人員現場參觀了西洞庭和漢壽的稻蝦種養基地,并就常德市發展稻蝦綜合種養進行了研討。大家一致認為小龍蝦養殖市場前景廣闊,稻蝦生態種養綜合效益較高,常德市基礎條件良好,適宜發展稻蝦生態種養,并就培植稻蝦生態種養示范基地(戶)、苗種供應、種養技術規范、產品加工等提出了建設性意見。
副市長朱曉平出席會議并講話。他說,稻蝦種養具有投入少、見效快、轉型快的特點,是發展生態農業的需要,也是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下一步,要抓好品種的選擇和選育、技術的研發和培訓、模式的選擇和定位等三個環節,抓好示范引導、技術培訓,并在土地抵押貸款和扶貧產業貸款方面,給予一定支持,讓常德的稻蝦種養逐步走向“三化”(即標準化、品牌化、產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