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木郁郁蔥蔥、谷物滿目金黃、豬羊肥碩成群……誰能想到,這是一位80后“巧后生”的“杰作”。
被稱為“巧后生”的武曉兵,1988年出生。2011年上半年,他得知任村有179畝地對外承包,就向父母、親戚借錢,加上自己的積蓄,湊了7萬元,承包下了那塊地,建起了隆堯縣澤陽園生態農業觀光園。當時,村民并不看好這個“80后”:腳不沾土的城里孩子能種地?然而,武曉兵通過努力學習,憑著一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讓過去只產小麥、玉米的土地,產出了高收益的作物。
武曉兵確實不會種地,他請來村里種了一輩子地的鄉親們平整地,自己則外出考察,當年種了幾十畝樹苗。后來,地里種出了五彩紅薯、沙窩蘿卜、水果玉米。前年,武曉兵花幾千元錢買來一堆蚯蚓,放進牛糞里。蚯蚓吃牛糞,排泄物成了上好的生物菌肥。今春,已發展到六七百畝的苗木基地樹苗供不應求,武曉兵入賬300多萬元。
在澤陽園打工的任村村民趙士箴告訴記者,園里的家禽都是干活的“小工”。肉牛糞便處理后喂雞,雞群在林中活動,消滅雜草和害蟲,產生的雞糞又可以肥林。對此,武曉兵說,起初只是為了降低成本,從網上學來一些小招數。不知不覺中,竟形成了一個小循環。如今循環的鏈條不斷完善,園里建了沼氣池和青儲池,沼氣池用來處理牲畜的糞便,沼氣供應廚房,沼液、沼渣還田;青儲池存放植物秸稈,經自然發酵產生糖分、蛋白和益生菌,是肉牛育肥的最佳輔料。
四年來,在親朋好友的資助下,吳曉兵的澤陽園已累計投資上千萬元。他還成立了合作社,為農民提供技術指導和農資支持,幫助家鄉人民豐收增收;讓加入農場的當地農民參與分紅,同時又聘用了大量的農民,給他們發工資,讓農民們用一分地掙兩份錢。任村黨支部書記張來平說:“澤陽園悄然影響著任村的種植結構。任村及周邊村的農戶原來也種過樹,養過雞和牛,可一家一戶的單打獨斗,風險來了誰也躲不過。武曉兵不僅提供種養技術,還解決了銷路問題,所以他們和武曉兵合作,搞生態農業。澤陽園就好比一扇門,打開了鄉親們增收致富的新局面。”
如今,武曉兵將農場規劃成特色養殖、苗木種植、觀光旅游和蔬果采摘四個小區。農場已經初具規模,到處綠樹成蔭,豬羊成群,竹籬笆、石磨、石碾,小菜園、魚塘,仿佛讓人置身于世外桃源,心曠神怡。 “我們要在現有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拓展綠色農業、高效農業和生態旅游觀光業。計劃在三年之內,發展肉牛500頭、特色珍禽10多種、共10000多只。高效農田1000畝,高級苗圃1000畝。還要完善農家院建設,把農場打造成高標準、高水平、環境優美、人文和諧的生態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