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美味的大閘蟹總是在這個季節讓人牽腸掛肚。今年,許多消費者欣喜地發現,蟹價比往年便宜了,就連一向“以貴聞名”的陽澄湖大閘蟹也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價格回落。
今年陽澄湖大閘蟹喜獲豐收,但受中央八項規定等因素影響,市場正迎來一輪“洗牌”。去陽澄湖吃蟹的嘗鮮族明顯減少,往日熱銷的蟹券即使打折也不好賣,滬上大閘蟹專賣店關門歇業的也不少,多年累積的“虛火”終于降了下來。
上周末,滬上白領薛菲約了親朋好友一起去巴城吃大閘蟹。做好了等位準備的她來到飯店后卻發現,中午時分,偌大的停車場上只有約四分之一車位停著車,飯店里空位很多,服務員在門口賣力吆喝著招攬客源。“這和前年的景象完全不同。”薛菲記得,2012年的同一時節,這里連車位都找不到,好一點的飯店都人滿為患,包廂永遠訂不到。
做直銷生意的蟹農也感到了壓力。“今年陽澄湖地區夏季天氣有利于河蟹生長,我家塘子產量大增,比去年增產兩成左右。”王通元是當地唯亭鎮的蟹農,今年苦于蟹賣不出好價錢——去年三兩半的雄蟹、二兩半的雌蟹能賣35元/只,今年跌到了30元/只。目前,陽澄湖地區不少蟹商普遍遭遇滯銷。
位于銷售鏈下端的各地陽澄湖專賣店也受到波及。
在位于上海斜土路的蘇蟹閣大閘蟹專賣店,3大類、19種款式的精致蟹券琳瑯滿目,但問者寥寥。老板說,今年蟹券銷量很不好。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受市場不振影響,不少專賣店已悄然歇業,連鎖品牌已不見蹤影。就連以往公交、地鐵站點鋪天蓋地的大閘蟹銷售廣告,今年也偃旗息鼓了。
“今年滬上陽澄湖大閘蟹專賣店預計會關掉三成。”在上海水產行業協會秘書長范守霖看來,“關店潮”的出現并非壞事,這說明以往充斥著“虛火”的大閘蟹市場正逐漸回歸理性。
他說,每年陽澄湖的大閘蟹產量在2000噸左右,真正進入上海市場的只有300噸,之前各地爆炒陽澄湖概念,可哪有那么多正宗陽澄湖蟹呢?他表示,中央八項規定出臺之后,公款消費大大減少,市場供過于求,使得許多打著“陽澄湖”幌子的專賣店被市場“擠”了出去,價格親民的大閘蟹又能回到百姓餐桌了。
作為大閘蟹銷售鏈中新興的一環,“蟹券”在經歷幾年的瘋狂之后,其熱銷勢頭也在今年戛然而止。天貓等電商平臺上,低至兩折的蟹券比比皆是;而在京東商城,原價為1880元的陽澄湖高級蟹券僅售198元,相當于打了一折,但銷量并不理想。
數據顯示,今年通過該網上線的大閘蟹蟹券或團購商家數量較去年同期增加了60%,而價格則從去年四折三的平均折扣降至今年的三折半,并且銷量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四成。相關業務負責人介紹,今年線下商戶競爭激烈,不少線下實體店轉戰線上市場以降低成本,因此“十一”黃金周之后,主動找上門做團購的商戶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