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又走回大山,十多年如一日,一心撲在種茶、制茶、賣茶上。宣州區溪口鎮高峰山下,38歲的徐基峰用一身的質樸,闖市場、跑營銷,全力打響“塔泉云霧”這一溪口高山茶品牌,成為帶領當地農民脫貧致富的“領頭雁”。
徐基峰是呂輝村人,高中畢業后從事貨物運輸行業,憑著精明能干,當時年收入就達到了8萬余元,并順利在市區購買了新房。
正當小日子過的紅火紅火的時候,徐基峰卻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賣掉城里的新房,回家承包山場種植茶葉。
“常年在外跑運輸,發現江浙一帶的茶葉價格很高,而家鄉的優質茶葉售價卻很低”。兩者巨大的反差令徐基峰深有感觸——家鄉茶葉質量這么好,如果能夠銷售到江浙一帶,肯定能有市場。
2003年,徐基峰返回家鄉承包了鄉親們閑置的200畝零星茶園。
愿望很美好,實現的過程充滿艱辛。由于所承包的茶園都在近800米的高山上,多年無人照料,已是雜草叢生,前期開荒就面臨著巨大的挑戰。“35元每天,請勞動力山上開荒,僅工錢就花了2萬多元。”在那段艱難創業的日子里,徐基峰和工人們吃住在山上,硬是用三年的時間把昔日的荒山崗變成了一片片翠綠的茶園,而此時他已經虧了5萬余元。
徐基峰深知“好酒也怕巷子深”的道理。只要一有機會,他就會借著各種“順風車”外出進行推介,上海農展會、省城農展會上,他的身影時常出現。而每一次的參展期間,他都會把自己生產的“塔泉云霧”優質茶泡制好,讓各路商家們免費品嘗,優質的茶葉加上實實在在的營銷手段,他生產的茶葉在上海、南京、合肥等大中城市“一炮打響”,贏得一致稱贊。
雖然自己的茶葉銷售火旺,但徐基峰卻發現,溪口的茶葉市場存在著品種繁多、質量高低不齊、一戶一戶散賣導致內部競爭激烈價格賣不上去等現象。“能不能把大家集中起來,一起抱團發展呢?”帶著這個想法,2008年徐基峰申報成立了“塔泉云霧茶葉專業合作社”,希望借助合作社帶著大家共同發展。
合作社一開,非議就接踵而來。“有人說我想一家獨大,有人說我想賺社農們的錢。最后社員只有6個人。”回憶起合作社創辦時的情景,徐基峰仍然是記憶猶新。
面對質疑,徐基峰用事實來回應。隨著合作社市場的不斷拓展和嚴把產品質量關,社員所生產茶葉的價格不斷上漲,而入社的社員也是越來越多。徐基峰告訴記者,現在合作社的社員已經增加到107戶,擁有優質茶園4000余畝,年產干茶200余擔,茶葉均價達到了350元/斤,年創銷售額達700多萬元。
合作社取得了成功,徐基峰卻越來越擔憂:近年來,隨著勞動力、原材料等價格上漲,種茶的收益降低,溪口鎮茶農在逐漸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