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靈川三小伙獨辟蹊徑闖出特色種植路

   日期:2014-10-20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182    評論:0    
 靈川三小伙獨辟蹊徑闖出特色種植路
 
  稻田不種水稻,栽花種草;山坡不栽桃樹李樹,種上小小藍莓。致富能人向靈勇、陸家大、肖祥付三個小伙子不走尋常路,致力于農業結構調整,根據市場需求,廣開思路,勇于探索,走出了一條獨特的致富之路,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近日,記者探訪了他們的特色種植基地,聽聽他們的種植經。
 
  砍掉桃樹種藍莓 藍莓敲開致富門
 
  走進海洋鄉蘇家坪藍莓種植基地,一排排低矮的并不起眼的小果樹映入眼簾。“這些都是藍莓的果樹,沒想到在桂林也能產藍莓吧。”基地主人向靈勇一邊介紹一邊端來了自制的藍莓紅酒,藍莓獨特的清香撲鼻而來。
 
  “我是屬于標準的不愛城市愛田間。我覺得家鄉的一山一水養育我成長,我應該為家鄉做點什么。”向靈勇告訴記者,他2001年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科技英語專業,畢業后雖然留在廣州從事翻譯工作,但他心里卻念念不忘故鄉的山山嶺嶺,常常利用翻譯科技資料的機會,收集國外特色種植項目信息。
 
  2009年2月的一天,向靈勇在翻譯一份資料時獲得了有關美國藍莓的信息,知道了這種原產美國的水果因具有明目、改善血液循環、延緩腦神經老化、預防血栓形成等一系列保健功效,而被國際糧農組織認定為人類五大保健食品之一,在海外備受青睞,市場前景廣闊。
 
  “當時我就想,這個水果是個新東西,銷路、市場都好,應該很有發展前景,可不可以引進老家種。”于是,他馬不停蹄,跑遍了浙江、山東等地的大型藍莓種植基地,實地了解藍莓對土壤、氣候、環境的要求,并到處拜師學習藍莓種植技術。
 
  但在那時候,家鄉大部分土地還是以種植桃子等作物為主,對于藍莓這種嬌貴的外國水果,許多鄉親都沒聽過,更別說種了。土壤適不適合?產量高不高?種不活怎么辦?這些問題不光是鄉親們擔心的,也是向靈勇需要解決的。種植前,向靈勇多次對土壤進行了檢測并選擇了適合種植的藍莓品種。“我選擇了南高叢藍莓,它果實比較大(直徑可達lcm),成熟期早,鮮食風味佳。在山東青島地區栽培果實于5月底到6月初成熟。南方地區成熟期更早,而且它喜酸性土壤,一般要求土壤pH值為4.5~5.5,喜濕潤,抗旱性差,溫度適應能力大概是40攝氏度到零下30攝氏度。我種藍莓的地方pH值為4.5~5,溫度35攝氏度到零下2攝氏度,完全適合南高叢藍莓生長。”說起藍莓的種植,向靈勇信心滿滿。
 
  2010年3月初,向靈勇全面掌握了藍莓種植技術,于是投資2萬多元從杭州一處藍莓種植基地引進種苗1200多株,栽種在海洋鄉蘇家坪村的7畝坡地上。這1200多株原產于美國東南部亞熱帶的南高叢藍莓樹,經過向靈勇3年多的精心栽培,于去年5月開始掛果,共采摘鮮果1000多公斤,收入達10多萬元。嘗到了甜頭的向靈勇果斷砍掉了家里的5畝桃樹,全部種上了藍莓樹。
 
  今年6月,2010年種植的那些藍莓樹到了豐產期,每畝產量在250公斤左右,總產量近2000公斤,每公斤價格120元,收入非常可觀。”
 
  據了解,目前桂林市的藍莓種植尚屬新技術。除向靈勇外,在龍勝、雁山也有少量種植。向靈勇的藍莓在靈川種植成功,已引起自治區科技廳、農業廳以及市、縣政府的關注。各級領導和水果專家專門前來考察,有意培育藍莓產業、擴大種植面積。“我回家種地的原因,主要是想創業,建立一個以種植藍莓為主的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高效生態農莊,帶動鄉親致富。將來種植規模擴大后價格可能有所下降,但每公斤40元的價格是能夠保持下去的。”說起未來,向靈勇信心滿滿。
 
  從打工仔到菊花種植大戶
 
  走進靈川鎮同化村菊花種植基地,陣陣清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燦爛綻放的菊花,在風中左右搖曳,延綿成一片金色花海。田間,菊花基地主人陸家大和他的家人一起忙碌著,把剛采摘的菊花搬運到貨車上,準備發往廣州。
 
  這個看起來不太起眼的農場主,其實是靈川鎮有名的菊花種植大戶。8年前,他告別打工生涯,投資10萬多元,在靈川鎮同化村俸家自然村流轉成片土地50多畝,建起了這個菊花種植基地。“當時,大家都說我傻,放著50多畝的水稻不種,種個花。他們不知道,這個菊花是好東西。”陸家大告訴記者,菊花并不像大家想的那么脆弱,它喜陽光、喜溫暖濕潤氣候,也能耐寒,嚴冬季節根莖能在地下越冬,幼苗生長和分枝孕蕾期需較高的氣溫,最適宜生長溫度為20℃左右。適應性較強,對土壤要求也不嚴。所以,靈川比較適合種植菊花。加上他在貴港市一家花圃打工多年,掌握了全套菊花種植技術,所以對于菊花種植,他很有心得。為了讓大家看到種菊花的好處,他一頭扎進基地精心培育菊花:扦插、扶株、除草、打頭、疏蕾、造型、保葉、灑農藥、除害蟲等各個環節,都盡心呵護。
 
  不知不覺,鄉親們眼中的“傻子”已經成了種菊大戶,也讓陸家大賺了不少錢。目前,他的菊花主要銷往南寧、廣州、柳州、桂林等城市,主要供應各城市殯儀館、陵園等,已經形成了一個比較固定的銷售網絡。“菊花不愁銷路,今年2月中旬以來,我銷售了菊花80余萬枝,凈利潤近30萬元。”陸家大喜滋滋地告訴記者。
 
  小小草皮 鋪開幸福路
 
  平坦的農田里,一眼望去,長滿了綠油油的青草。炎炎烈日下,幾個工人仍在干活,他們用鐵鍬將長好的草皮一塊塊鏟起來,再堆疊捆扎在一起。這里是同化村鳥籠鋪自然村草皮基地村。田里不種莊稼,種起了草?當地百姓告訴記者,這些草皮的收益還不錯呢。
 
  “我種草皮14年了,桂林12縣5城區的綠化區域幾乎都有我培育的草皮。”基地主人肖祥付自豪地說。據肖祥付介紹,他種植的草皮大多為馬尼拉草,一年可收三次,每畝每次可賣7000元左右,一年下來,每畝草皮扣除成本后有利潤1萬多元。
 
  說起肖祥付和草皮的緣分,要回溯到2000年。2000年上半年,肖祥付在廣州一處園林建設工地打工時,親眼看到草皮價格5元一扎,就起了回鄉種草的念頭。“剛開始我只是一邊注意了解市場信息,疏通銷售渠道,一邊學習種植技術,想著再回家試種,擴種。”肖祥付說,在外地了解到草皮的市場需求量很大,并確認靈川的土質適合草皮種植后,他立即引進馬尼拉草種,在同化村委和甘棠村委流轉土地50畝種植草皮,從此天天沉迷在草田里,按照學到的草皮種植規程,淋水施肥,撒藥除蟲,精心呵護這些草皮。三個月后,辛勤的耕耘終于有了回報,肖祥付的第一批草皮終于上市并賣出了好價錢,每畝純收入達3000元以上。
 
  肖祥付的第一批草皮種植成功,親眼看見這些不起眼的草皮賣出這樣好的價錢,過去質疑這個項目的村民紛紛上門取經。肖祥付毫無保留地把自己實踐得來了的經驗,耐心細致地傳授給他們。在他的帶動下,周邊很多村民都開始種植草皮,種植面積達到400多畝,每年助農增收400多萬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