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是水產養殖行業多年不遇的困難年,全國大部分地區的終端水產品行情繼2013年后仍然低迷,特別是常規水產養殖品種,如草魚、鯽魚、鳊魚等,塘邊價接近養殖成本。由于短期內難以看到希望,大部分的養殖戶不同程度地減少飼料投喂量或者降低了飼料檔次,甚至部分用戶干脆舍棄飼料而選用大麥、小麥等來進行養殖,以湖北省為例,飼料平均投喂量同比減少了25%左右。投喂量的減少和用料檔次的下降,再加上今年熱水魚銷售量的較少,導致了目前各主要水產養殖地區存塘魚的總量相對較大,而存塘魚的規格卻同比偏小。
從近期市場情況來看,后期魚價上漲的可能性相對較大。主要的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從今年6、7月份開始,畜禽產品的終端價格開始回升,按以往的市場規律來看,畜禽產品價格上漲會促使部分畜禽產品消費轉向水產品消費,會拉升水產產品價格;第二從目前各地區存塘狀況來看,大規格成魚普遍偏少,年底大規格魚的供應量可能將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大規格魚的價格上漲可能是大概率事件。
面對后期的魚價形勢,我們建議“現在投好料,年底見真效”。
眼下雖已過中秋,但大部分地區的溫度還適宜魚類的生長,且魚病的高發期也已基本結束,目前仍是養殖魚類快速健康生長的好時機,因此現在還有機會和時間將魚養成上市,關鍵在于要“投好料”。
要做到“投好料”,首先要選好料,要選擇優質的飼料,不能因為選錯飼料而錯失“養大魚,趕好價”的機會;同時還要結合存塘魚的狀況,適當提高用料檔次或加大膨化魚料的使用比例,通過飼料檔次的提升,加快魚料的生長速度;針對“投好料”而言,最重要的一點是確保準確、正常的投喂量,若投喂量不能保證,勢必會影響魚的生長速度,影響年底魚的出塘規格,最終影響魚價、產量和效益。
另外在“投好料”的同時,還需要加強池塘水質管理,多開增氧機來改善魚塘的溶氧狀況,為魚類健康快速生長創造好的環境,提高飼料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在確保養成大魚的同時降低單斤成本。
綜上所述,客觀分析當前水產形勢,準確預判未來走勢,采取合理應對措施,一定可以戰勝當前的低迷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