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風起,蟹腳癢,又到了品嘗太湖蟹的時節。10月12日,在吳興區廟兜村宋家兜螃蟹養殖場,蟹農楊順林把切碎的南瓜絲撒入水塘中,只見,一只只青灰色,五六歲孩子巴掌大小的太湖蟹一擁而上,享受著美味的午后餐點。
下午16時,太陽西下,清澈的水塘邊堆滿了一座座“小山”。楊順林告訴記者,水草如超過一定數量,因缺氧或缺少生長空間,而停止生長也就停止吸收氮、磷元素、無法凈化水質,從而影響太湖蟹的生長。因此,清理水塘中的綠藻和水草成為他每天工作的重點。“我們請了水質監測公司的檢測員定期過來監測,確保水的各項指標達標,從而培育出營養豐富、肉質鮮美的太湖蟹。”
調理好水質之余,楊師傅還為它們搭配了營養餐。9月份開始,他改變單一的魚類喂養食材,添加了南瓜、玉米等谷物食材。“一般蟹農都是用冷凍魚喂養太湖蟹,這樣蟹的肉質就不夠飽滿,像我們用南瓜來喂養,可增加它們的進食量,使它們長得大而精壯,蟹黃色澤鮮艷 。”楊師傅津津樂道地介紹著。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楊師傅曾在江蘇、上海等地從事魚蟹養殖工作20多年,有著豐富的養殖經驗。2009年,他回到家鄉承包了150畝水塘,開始自己的養殖事業。“我們養殖場的水源都從太湖引過來,水溫適宜,餌料豐富,是太湖蟹絕佳的生長場所。去年,畝產做到了近200斤。”他繼續介紹道:“今年夏季高溫天相對較少,太湖水質穩定,有利于太湖蟹生長,個頭都大了一圈,預計產值也會有所增加。”
目前,該養殖場的太湖蟹還處于生長階段,預計在11月份正式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