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最難測之事,莫過于推測人生有幾種可能。20年前,楊良杰只會吃蘋果,不會種蘋果。他是學畫畫、搞藝術的。20年后,楊良杰成了中國果業戰線最耀眼的一顆新星。他創建的中農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了中國果農最大的民營服務商,年均為果農增收超過6個億。10年前,楊良杰是個報社編輯,紙上寫寫畫畫,口頭上宣講宣講。10年后,楊良杰已經成了108位果業種植講師、200多個鄉鎮技術骨干、4000多個高效水果示范園主的技術指引者、致富帶頭人,公司旗下報紙、雜志、電視、手機APP等傳播媒介一應俱全。
對大多數人而言,這就是所謂的成功人生。羨慕之余,大家更愿意探究人生成功的原因,甚至奧秘。古今中外,從汗牛充棟的成功學書籍中,都可以歸納出一句話:“窮則變,變則通。”上世紀90年代,學校畢業的楊良杰被運城新成立的果農報社招聘為編輯,負責棘手難懂的果業技術版。這是隔行之變,從藝術一腳跨入了技術。楊良杰積極拜師學藝,幾年下來竟發現了商機——做專家的“二傳手”,把艱澀的果樹管理理論“傻瓜化”,將各種繁瑣的技術“簡易化”。10年間他共撰寫發表各類專業科普文章上千篇,與果業專家合著出版專業書籍十多部。楊良杰從稷山一個窮學生變成了北京一家報社副總編,掙上了10多萬年薪,住上了首都公房。
平心而論,這時的楊良杰已經非常成功,但他卻仍不滿足。2004年,楊良杰作了一個讓所有親朋好友瞠目結舌的決定:辭職離京,返鄉創業。這次轉變可謂跨界之變,從文化界跨進了商界。楊良杰一頭扎進田間地頭,手把手指導果農搞生產,幫助果農成立協會和專業合作社。截至今年5月初,楊良杰執掌的中農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已有會員15.8萬戶,接受其傻瓜式技術和保姆式服務的果樹面積已接近85萬畝。中農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擁有的數百貼地技術“二傳手”,已經成為中國果業戰線上不可或缺的生力軍。
這就是楊良杰,被果農稱為“財神爺”的中農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他不是農業技術部門的科技推廣者,卻一年四季在果區傳授果樹技術;他不是領導,卻將數十萬果農組織起來,成立協會或專業合作社,進行科學管理;他不是網絡大咖,卻手把手地教果農使用APP,對接市場。楊良杰未來究竟會怎樣?也許只有他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