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糧食“十連增”后,如何持續發展?

   日期:2014-05-07     來源:四川農村日報    瀏覽:413    評論:0    
核心提示:  我國糧食十連增、農民增收十連快后,如何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是今后我國


  我國糧食“十連增”、農民增收“十連快”后,如何更好地適應新時期國家糧食安全戰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農民持續增收,是今后我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的一項重要任務。


  5日至6日合肥舉行的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會議,部署了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全國農業綜合開發工作,明確將以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主線,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力發展生態友好型農業,努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助力農業現代化。


  藏糧于地


  向高標準農田要“增產”


  財政部部長助理胡靜林在會上指出,今后農業綜合開發要堅持把投入主要用于高標準農田建設,集中力量建設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


  建設高標準農田有助于挖掘我國糧食增產潛力,實現“藏糧于地”。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3年底,我國農業綜合開發共改造中低產田、建設高標準農田1.35億畝,項目區新增糧食產能171.65億公斤,約占同期糧食增產量的四分之一,為國家糧食生產“十連增”做出了重要貢獻。


  根據國務院去年批復的《國家農業綜合開發高標準農田建設規劃》,到2020年底,農業綜合開發要建成4億畝高標準農田,改造重點中型灌區1575處。


  國家農業綜合開發辦公室主任王光坤說,今后將圍繞“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國家戰略,確保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任務。從2014年起,中低產田改造和高標準農田建設實現并軌,實行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與高標準農田建設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受益。


  優化布局


  促農業資源永續利用


  胡靜林說,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是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農業的重要措施。要堅持開發與保護有機結合,促進農業資源永續利用。在優化布局、精準開發的同時,切實加大對項目區生態治理投入。同時,堅持依靠創新驅動,努力把開發項目區建成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


  對此,王光坤指出,今后,農業綜合開發要優化布局,以開發縣為單位,劃分重點開發區、保護性開發區和限制性開發區三大區域,因地制宜采取“保、調、轉、退、減、進”措施,整合項目,精準投入,實現開發政策和區域功能有機結合。


  轉變方式


  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胡靜林提出,未來農業綜合開發將積極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繼續加大對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持力度。


  王光坤說,今后農業綜合開發項目中,將鼓勵有條件的農戶流轉承包土地經營權,鼓勵發展專業合作、股份合作等多種形式的農民合作社,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高標準農田建設。開展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補助資金形成的資產交由合作社持有和管護、資產收益由農民廣泛享有的試點,探索增加農民財產權利的實現形式。要積極扶持發展社會化服務體系,更好地服務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創新機制


  不斷提高農業綜合開發水平和效益


  會議提出,要推進農業綜合開發機制創新。其中包括完善投入增長機制,確保資金投入與目標任務相匹配。


  胡靜林說,今后,中央和省級財政要繼續加大農業綜合開發投入,確保資金不留缺口。探索利用市場化辦法,通過財政補助、貸款貼息、競爭立項等形式,撬動金融資本、社會資本等投入。同時,要完善統籌開發機制,形成農業綜合開發合力。完善資金和項目管理機制,健全監督檢查機制,提高開發績效,確保項目長久發揮效益。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