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二霞,響水縣盛遠藏山羊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鹽城市“返鄉創業之星“,今年2月1日被國 務院表彰為全國優秀農民工,2016年省勞模。
2013年3月被鹽城市人社局授予“返鄉創業之星”,2014年4月被縣委縣政府評為“返鄉創業十佳標兵”,2014年5月被響水縣團委授予“青年帶富工程示范基地”,2015年,被縣婦聯評為全縣“十大女杰”。
揮別大都市,果斷返鄉拓展創業路
34歲的陳二霞是響水雙港人。15年前,只有19歲的她只身去闖大上海,端盤子、賣水果,打拼了十多年,在上海購了房、買了車,一切順風順水。 可是,她是個生性要強的人。在廣闊鄉野長大的她,感到喧囂的大都市不太適合自己,總想著拓展更大的發展空間。
2012年,陳二霞回到老家東吳村過春節,剛好這一年省扶貧工作隊在村里創建扶貧示范點,有一個黑山羊養殖項目需要人來領頭做。她查閱資料發現,黑山羊抗病力強,飼養成本低,銷路也有保障,于是主動找上門,談了自己想回鄉創業的打算,得到大力支持,工作隊答應借給她無息貸款10萬元。
在農村與牲口打了一輩子交道的老父親很擔憂:“羊猴子”最難服侍,你一沒經驗,二沒經歷,一個女孩子家哪能養羊?
“誰說女子不如男?”陳二霞一邊做父親的思想工作,一邊果斷將上海的生意托給別人打理。春節剛過,她一次就從山東購進黑山羊200多只,在村里率先養起來。
昂首戰困境,積累經驗延伸產業鏈
可事與愿違。黑山羊進圈僅一周,就莫名其妙出現死亡現象。解剖了一看,原來都被注了水,死亡跟這有直接關系。兩個月下來,死了一半,損失慘重,閑言碎語接踵而至。陳二霞不服氣,她開始冷靜思考。白天清掃收拾羊圈,掩埋死去的山羊,夜晚看書、上網學習黑山羊養殖知識。學習同時,她十分注重實踐,經常到羊圈一蹲就是幾個小時,邊養邊學、邊學邊用,搞養殖的第一個寒冷的春節,她是待在羊圈和羊一起度過的。
幾年時間,陳二霞從“外行”變成了聞名一方的“專家”。
發揮先進性,助貧幫困共繪小康景
為了降低養殖風險,她為剛購進的羊全部買了保險。解決了難題,她決定擴大養殖規模,來到鄰鎮,租下了200畝河邊草地后,又購回一批黑山羊,并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建起了盛遠藏山羊養殖場。到了下半年,500只母羊產下1800余只羔羊,她的養羊項目走上了良性循環的軌道。
創業過程中,陳二霞不忘幫助鄉親共同致富。她收集了周邊幾個鎮區有勞力或半勞力貧困戶的名單,然后挨家挨戶上門講解“公司+農戶”模式養羊的好處:在運行過程中公司回收價格高,保證農戶利益。她還在扶貧工作隊的幫助下,先后兩次從揚州大學請來專家,集中為養羊戶無償講授養殖技術。
現在,山羊飼養量從當年僅有的200多只,發展到現在的2000多只,存欄量1000余只;養羊戶從當初的幾戶發展到周邊120多戶,農戶靠養羊發家致富。草港村的趙進,因腿部有點殘疾,外出打工都沒人家愿意接納,36歲的他還是光棍一條。陳二霞接納他為養羊合作社成員后,反復教他養殖經驗,將32只防疫過的仔羊發放給趙進和他的父親飼養。短短兩年半時間,趙家收入10萬多元,不但翻新了住房,趙進還找到了女朋友,準備今年春節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