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下碩士服換上農民裝,從大城市到小山村,“80后”姑娘方月萍選擇了一條奮斗之路。作為宜春市奉新縣赤田鎮赤田村黨支部副書記兼春曉優質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黨支部書記,她把家安在村里,挑起了鄉親們脫貧致富的希望、農村產業發展的重擔,先后獲得“全國十大最美村官”、“第九屆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江西省優秀大學生村官”等榮譽稱號。
方月萍和愛人為合作社的水稻基地運送化肥。
2008年,方月萍從華東理工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后,被上海一家公司作為高新技術人才引進,不僅有高薪職位,還解決了上海戶口,當年28歲的方月萍得到的這一切,讓很多人羨慕。然而,在浙江農村長大的她,常想起鄉村的山水和人,決心利用所學的知識,投身農村建設。2011年,她毅然辭職,通過村官考試,成為奉新縣赤田鎮赤田村的一名大學生村官。初到赤田,方月萍就做出了讓很多人吃驚甚至反對的舉動:放棄上海戶口,將戶口遷到了赤田。對此,方月萍是這樣解釋的:大學生村官就是要入村,要從村民做起。
方月萍走村入戶調研后了解到,當地大部分農民對農業缺乏信心,紛紛外出打工,甚至出現了小面積拋荒現象。經過細致調研和請教專家,她決定引導農民種植優質水稻,帶領農民地里“刨金”。2012年,她召集部分村民組建了春曉優質稻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經過近5年發展,合作社目前吸納社員553戶,主要從事優質稻種植、加工和銷售,種植規模達6128畝,去年實現銷售和服務性收入1181萬元,合作社成員每戶增收3238元。
方月萍不僅帶頭成立合作社闖市場,還把電子商務帶進村。2014年年底,她在外出學習過程中發現,很多縣市都在搞農村電子商務。方月萍敏銳地意識到,奉新縣是農業大縣,物產豐富,發展農村電商潛力巨大。于是,她和其他大學生村官,在全國首創了“互聯網+供銷社+大學生村官+合作社+農戶”的新型電商模式。
目前,當地大學生村官參與的電商創業項目達11個,短短3個月經營額已達48萬元,涵蓋了當地大米、獼猴桃、辣椒醬等多種農特產品。方月萍說:“電商進村給農民帶來了更多致富的希望,我將會盡我的微薄之力繼續為鄉親們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