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劉官權:村民致富帶頭人

   日期:2016-04-11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4139    評論:0    
 

  記者在回龍橋村的枇杷林里見到劉官權時,他正和村民一起為70歲的賀新鈺家的枇杷樹梳果、套袋。
 
  劉官權是廣陽鎮回龍橋村黨委書記。自從開展黨員志愿服務隊活動以來,他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主動上門關心幫扶孤寡老人、貧困殘疾人,定期開展致富技術培訓,開展枇杷種植幫扶行動。
 
  響應政策率先垂范種植枇杷
 
  上世紀80年代,當時還是鄉村教師的劉官權來到回龍橋村,與現在的妻子相識,從此扎根于此。“種植枇杷的政策下來的時候,許多村民一開始是抵制的。”劉官權回憶道。
 
  那時作為老師的劉官權,在村民中“思想先進”,他積極響應政策開始種植起枇杷來。“我不斷地給村里的鄰居、熟人說,政府扶持大家一起種枇杷是天大的好事,這是一條新興致富的道路。”劉官權說,“那時候被村民罵是家常便飯的事,我也不放在心上,看到了不理解政策的村民還是會上前勸導。為了讓更多的村民加入到種植枇杷的隊伍中來,我率先將家里的地種起了枇杷。只有事實才能讓大家看到希望,了解我的勸導不是在‘亂開腔’。”
 
  九年堅持 涌現大批本土枇杷技術員
 
  2003年,劉官權成為村兩委會成員。從此,劉官權就一心撲在如何讓村民種植枇杷增收,如何讓村內經濟發展起來。“我知道,要發展好枇杷基地,小打小鬧成不了氣候。我們必須培養出屬于村民自己的本土技術員。”劉官權通過鎮政府力量找到市科委專家。
 
  “那時候村里全是水泥路,專家不愿意來;村民素質也不夠高,專家總是要講許多遍才能讓村民聽懂。”2007年為了讓市科協的專家為村民傳授枇杷種植技術,劉官權十多次和專家對接請求,協調專家的時間,終于確定下來每月20日請科協專家到村里來傳授種植枇杷的相關技術。這一堅持就是9年,現在每月20日,無論刮風下雨,村民都會準時在村內培訓點,認真學習種植技術。目前,回龍橋村里已涌現出超過100名本土枇杷技術員。一般的種植問題,技術員都能迎刃而解。
 
  提高質量為村民親自輸送藥物
 
  培養本土技術員作為回龍橋村枇杷基地邁上新臺階的第一步,那么劉官權努力與中國農業大學植物生態工程研究所、西南大學老教授協會項目專家組聯系,就如何提高枇杷質量是打響廣陽枇杷,發展提高村內經濟收入的重要一步。
 
  資深的植物學家、西南大學的黃麥平教授已80歲高齡。為了請老專家到村里為大家講解枇杷種植,食用硒的正確使用,劉官權每年到點便去黃麥平家里接他,還到西南大學為村民運種植藥物。“保證村民的100畝枇杷樹都有食用硒可以用,這可不是小事,接送黃老,運輸藥物,這么多年已經成為習慣了。”劉官權不好意思地說,“自己雖然累點不算什么,但能為大部分村民省點事,自己心里也樂意開心得很。”
 
  現在,枇杷收入已占全村經濟的90%,村民每年最多可有接近10萬元的收入。“有的村民蓋起了新房子,有的村民買了新車子,村里人生活一年比一年好,笑聲一年比一年多。”劉官權說到村民的生活轉變,欣慰地笑了。
 
  一個村就是一個家
 
  今年70的賀新鈺老伴走了,兒女也不在身邊,常年一個人在家。春節期間老太太摔斷了手,可眼看著枇杷梳果的時候到了,卻因為身體的原因不能勞作心里很是著急。了解到情況后,劉官權來到賀新鈺的枇杷地里,開始梳起果來:“一個果實對應5片葉子,多了營養就分散了,枇杷就長不精了。”不一會,“互助家園”的村民也過來一起幫忙梳起果來。
 
  剛剛梳完果,劉官權來不及回家喝口水,徑直來到賀新鈺的家里。“手好點沒得喲?枇杷梳果的事情不要著急,大家都在幫你弄。”一進賀新鈺家里,劉官權就開始安慰起來。時間一點點過去,和老太太嘮著家常轉眼就到了吃飯時間,可無論老人怎樣挽留,劉官權還是要離開,一邊離去,一邊囑咐:“記著哪天把醫療發票拿到村頭來報賬。”
 
  劉官權告訴記者,回龍橋村是個大家,村民都是彼此的親人。我們的目標就是做到“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我們的目標就是全村一起致富,一起幸福。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