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考量分析

   日期:2014-09-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324    評論:0    

  隨著農村分工分業的深入發展,在農業領域中涌現出一大批以專業化、市場化、規模化、集約化為特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要包括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但是受農村金融體制不健全以及農村金融機構經營性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可得性不高,欠發達地區表現尤為突出,嚴重制約了規模經營和現代農業的發展。筆者以陜西省銅川市為例,對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進行了分析。

  基本情況

  目前陜西省銅川市已培育種糧大戶205戶,有兩個國家級、9個省級、75個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年銷售收入超過17億元。農民專業合作社840個,帶動群眾2.3萬戶。培育注冊了10個家庭農場。截至2014年6月末,銅川市金融機構信貸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共60家,金融機構向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放貸款余額為5.33億元,占各項貸款比重9.08%,占涉農貸款比重11.88%。

  存在問題

  一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自身發展能力參差不齊。部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意識有所欠缺,市場意識、信用意識、持續發展意識、銀政企對接意識都較弱,導致自身發展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經營管理能力弱化。二是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資源缺失。就銅川市而言,全市僅有1家政策性銀行、4家國有商業銀行、1家股份制商業銀行、4家縣區農村信用聯社和郵儲銀行,從組織體系上無法形成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金融機構全方位支持,從業務創新上受制于分支機構,缺乏產品創新的直接權限。同時,農村信用社的支農主力軍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自身“一農支三農”超負荷營運的現實情況,導致農村信貸資源“稀缺”和“流失”。三是金融支持相應風險分擔補償機制不夠健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存在著缺乏信貸抵押物的現實問題,導致一些市場前景看好、立足特色產業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因找不到相關擔保中介或有效抵押物而無法獲得銀行貸款,形成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貸款難”和金融機構“難貸款”的“兩難”問題。

  總體思路

  從總體考慮,應建立健全三項機制,保障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合力的形成。一是建立健全政銀農有效的協調對接機制。目前,有關行政部門不熟悉金融行業特點和內在規律,金融機構與基層相關部門和涉農企業、農民的溝通銜接較少,涉農企業和農民對金融信貸政策、投資方向、支持重點了解有限的問題還客觀存在,政、銀、農之間沒有真正構建起相互交流的平臺,缺乏有效溝通和了解,影響了金融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支持。因此,應建立健全政府有關部門與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的協調聯動機制,通過對接會等形式,通報政策,交流情況,分析形勢,研究對策,銜接項目,加強經濟金融信息交流,實現良性互動,努力形成銀政攜手、銀農聯姻、共謀發展的金融支農新局面。二是建立健全財政和金融政策協同扶持機制。財政、稅收、金融和保險等部門要加強協調配合,既要認真研究制定優惠扶持政策,建立信貸獎勵機制,又要研究制定抓落實的措施,探索建立財稅政策與金融政策協同扶持的農村金融發展長效機制,合理確定財政、稅收支持力度,落實和完善涉農貸款稅收優惠、定向費用補貼、增量獎勵等政策,增強吸引金融資源向農村流動的向心力和附著力,以引導更多的信貸資金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三是建立健全金融精準扶貧的協調創新機制。目前,很多制度安排都是直接針對貧困戶的,缺乏對農業經營主體的支持,而“離土不離鄉”就地獲取務工機會已成為農戶脫貧的重要方式之一。因此,可以建立健全“政策扶貧支持+金融精準扶貧+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扶貧機制,將貧困戶創業就業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有機結合,通過精準扶貧和金融支持,助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做大做強做出規模,有效地吸納附近貧困勞力就業,幫助貧困戶改善生活條件。

  政策建議

  一是規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一方面,地方政府各有關部門應聯合建立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協調機制,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進一步明晰產權,強化管理,規范發展;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各有關部門應會同金融管理部門建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評估機制,從經營規模、盈利能力、技術設備、經營人員、市場表現、信用表現、產業方向、吸收就業以及成長性、穩定性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同時,積極發揮先進典型的示范帶動作用,引導其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規范經營管理。

  二是加大各項政策資源的協同支持力度。金融管理部門應從提升風險補償能力和降低融資成本的角度出發,加強與農業、財政等有關部門的溝通協調,不斷優化“獎勵資金+信貸”、“財政貼息+信貸”等協同支持模式,充分發揮財政扶持與金融支持的合力作用。同時,積極推動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深入開展農村信用戶、信用村鎮評定活動,不斷完善農戶信用信息共享制度,健全征信知識宣教機制,通過農村信用環境的優化,加大各項政策資源整合力度,提升擔保和保險在信貸支持方面的協同效率。

  三是建立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辦行制度。在自愿、平等、互利、守信原則基礎上,各涉農金融機構確定金融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名單,成為主辦行,并在人民銀行的組織協調下,與確定支持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簽訂《銀農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同時,在人民銀行的統一管理下,主辦行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提供財務輔導、信用培植等金融服務,并結合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實際發展情況制定授信方案,明確信貸額度和利率水平。

  四是積極穩妥地開展金融創新。要充分發揮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的作用,統籌推進農村地區信貸市場、保險市場、債券市場發展,建立功能完備、分工合作、競爭適度的農村金融市場體系。要推進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工作,將林權抵押貸款等產品加以推廣,創新開展農業產業鏈、供應鏈等信貸模式。積極創新抵押擔保方式,擴大有效抵押品的范圍,增加存貨、應收賬款等動產抵押、權利質押品種。

  五是加強和改善農村金融服務。要繼續完善農村支付結算體系建設,全面推進農民工銀行卡特色服務和助農取款服務,推動各種涉農補貼、補助資金入卡結算。要加大金融IC卡的推廣應用,積極發揮電子支付結算渠道的作用,服務農民網上銀行、在線交易、農副產品網上交易等領域,促進農村流通業和農業電子商務的發展。要不斷創新以信用為基礎的惠農金融產品,切實為信用農戶開辟信貸綠色通道。


來源:金融時報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