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在梁平縣張星橋水庫看到,一尾尾魚苗從竹筐中緩緩地投放到水庫里,快活地游向深處,從此水庫又增添了一群“新保姆”。
張星橋水庫管理站負責人介紹,此次共投放了4萬余尾魚苗,主要以白鰱、鳙魚為主,魚苗種類為大規格魚苗,長度在5-10公分左右,存活率較高,能在較短時間清潔水源。
據了解,鰱鳙魚屬于典型的濾食性魚類,終生以浮游生物為食,同時,排泄物可被細菌和微生物分解轉化,其生存活動可以降低水體中營養物質的濃度,從而能有效地防治藻類和富營養化現象,增加水體透明度,被廣泛養殖在水庫、水源地內。
為確保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近年來,梁平縣充分發揮生物治水食物鏈凈水功能,每年都要向庫區水體投放一定量的魚苗,進行生態養殖,不施肥、不用藥。同時對放養數量、種類、捕撈規模進行嚴格控制,以充分發揮這群“水下保姆”的力量。
梁平縣水務局負責人介紹,在充分發揮生物治水食物鏈凈水功能同時,該縣還開展水源安全保護、生態修復和水源涵養等工程建設,強化飲用水源地日常保護和管理,目前,該縣38個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源地水質全部達到Ⅲ類以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