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熊鼎新,男,1965年生于瀏陽。湖南瀏陽河銀峰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省茶業協會、省茶葉學會理事。公司為長沙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長沙市農業標準化示范單位、長沙市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科技示范基地。
“種茶苦中作樂、制茶樂在其中、品茶其樂無窮、在歡聲笑語中賣茶,為身心健康買單。”在記者還未見到今年茶葉“十大新銳人物”熊鼎新的時候,已經讀到了他這滿滿茶情的短句。
這份悠然自得,這份愛茶情懷,讓記者迫不及待地想要見到他。
9月初,記者一行從長沙來到淳口鎮,一個小時不到即下高速進入鄉村道路,一路景色宜人,兩排綠樹成蔭,道路干凈整潔,一座座的小山包被汽車甩在身后,打開車窗,深吸一口氣,已經聞到微微的茶香。
十幾分鐘后,湖南瀏陽河銀峰茶業有限公司的廠房就映入眼中,白襯衣、黑布鞋,陽光下眼睛微瞇的熊鼎新站立在那,儒雅而溫和。
寒暄過后,在公司會議室里,熊鼎新接受了記者的采訪。
接手茶廠
源于心中的茶情
“我們這里,位于連云山脈西麓,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四季分明,植被茂密,方圓數十公里無工業污染,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享有綠色食品搖籃的美譽。”熊鼎新這樣描繪淳口鎮的生態環境。
也正因為此,這里種茶歷史可追溯到上個世紀60年代。熊鼎新告訴記者,湖南瀏陽河銀峰茶業有限公司的前身是瀏陽市路口茶廠,始建于1965年。
“茶廠的建立跟我的出生是同一年呢。”熊鼎新對于這種巧合,認為是一種難得的緣分。
小時候,他常常去茶園采茶,看茶廠工人們制茶,在綠色環繞、茶葉芬芳的潤育中一天天成長。“那個時候,我就是喜歡聞著茶香,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可以辦個茶廠。”
可熊鼎新一開始并沒有進入茶行業。湘潭衛校畢業后的他,成了鄉鎮醫院的一名醫生,可對于醫生這個職業他一直不怎么喜歡。8年后,他毅然離開家鄉,來到株洲做皮革生意,并且做得風生水起。
做生意成功的他,因為熱心,被推選為省埠村村支書。在他的帶領下,通過大力的土地整改,省埠村成為遠近聞名的千畝烤煙村,時任國家政協副主席李貴鮮親臨觀摩指導。2000年,熊鼎新調任到淳口鎮,任鎮長助理,分管鄉鎮企業,與茶廠才又接觸多了起來。
兩年后,經營不善的茶廠被熊鼎新買了下來。“當時我的家人都不支持我買下茶廠,茶廠工人安置都是麻煩事,茶園老化、茶業前景也令人堪憂,他們覺得我在做費力不討好的事。”可熊鼎新憑著幼時心中的夢想,頂住壓力,把茶廠接了下來。
從此,他便與茶再也分不開了。
勵精圖治
欲改瀏陽炮響茶不響局面
接手茶廠后的局面并不讓人樂觀,茶園面積萎縮,產量低、效益差,以前做皮革生意賺的錢全投到了茶廠,可還是入不敷出。
“那段時間,我心情非常低落,面對茶廠的困難有點力不從心。”說起那段過往,熊鼎新記憶深刻。
“還好,在困難時候得到了瀏陽市委、市政府和淳口鎮黨委、政府的支持,積極為茶廠出謀劃策,并出面與省茶葉研究所聯系,為茶廠請來專業技術人才。”
在各方力量的幫扶下,熊鼎新讓茶廠走出困境的第一步是將茶廠改制,他們引進新的茶樹良種,成立茶業公司。同時與省茶葉研究所、湖南農業大學、湖南省茶與健康研究中心建立了長期的協作關系,為公司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市場開拓、營銷創新等形成強有力的支撐。
隨后,在產品質量上下功夫,為加快產品升級步伐,熊鼎新明確公司從茶園管理到產品加工,全部采用綠色食品標準,建立了產品從種植到銷售等全過程可追溯體系。
公司茶園基地全面禁施化學肥料,禁用農藥,通過頻振殺蟲燈、太陽能殺蟲燈和人工等物理方式進行殺蟲除草。
品質上來后的茶葉贏得了廣泛的認可。公司生產的名優茶“瀏陽河銀峰”連續三次榮獲湖南省(第六、七、八屆)“湘茶杯”金獎及2010年第八屆中國國際農產品(000061,股吧)交易會金獎。公司連續五年被省茶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評為“優質茶葉基地先進單位”。
公司開始扭虧為盈,一躍成為了瀏陽市最大規模的茶業公司。
隨后,公司產品獲得綠色食品認證,是瀏陽市率先獲取綠色食品認證的食品加工企業。公司部分茶園也通過有機茶認證,“淳箭”商標為湖南省著名商標。
深圳市國英房地產開發公司、秦皇島華鑫科技有限公司,以及來自北京、廣東、山東的客戶都對公司生產的銀峰茶青睞有加,每年都會從公司直接訂購。
可熊鼎新的目標遠不止于此,“瀏陽煙花聞名全世界,瀏陽茶盡管獲獎不少,依然沒有響徹三湘的品牌,我想讓瀏陽茶”響“起來。”
成立合作社
帶領茶農奔小康
讓瀏陽茶“響”起來,依靠一個人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熊鼎新明白,要想做大品牌,必須要借廣大茶農的力量。
2007年10月,由熊鼎新牽頭聯合117戶茶農成立了“瀏陽市銀峰茶業專業合作社”,公司通過統一生產標準、統一技術指導、統一農資發放、統一鮮葉收購和統一的品牌銷售,形成了典型的“龍頭企業+基地+合作社+農戶”的產業模式,為廣大茶農支撐起產業保護屏障。目前公司已發展社員227戶。
2009年6月,合作社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為民辦實事示范農民專業合作社”,2012年被列為農業綜合開發供銷總社新型示范項目實施單位。
合作社衍生出了多名種茶大戶,社港鎮永興村的楊家驥就種有145畝茶園,近百畝的茶苗基地,每年純收入可達到50萬元。
“跟著熊總的種茶大戶現在都發財了呢,我現在自己蓋起了三層樓的別墅,家里車子都買了三臺,生活不愁,日子美得很呢。”楊家驥高興地對記者說道。
淳口鎮黨委書記胡漢堂告訴記者,因為熊鼎新的帶動,現在越來越多的農民加入到種茶的行業,淳口鎮也確立了“兩片葉子”,即一片茶葉、一片煙葉的發展思路,力爭茶產業成為淳口鎮一張靚麗的名片。
熊鼎新還告訴記者,由于品牌知名度的提升,公司主要產品銀峰、毛尖、紅茶在市場上廣受歡迎,僅銀峰一個產品,每年的銷售就達到了1000萬元。公司產品市場占有率連年攀升,每到茶葉新舊交替時,幾大主要產品都銷售一空,斷供已成為常態。
如今,“金山、銀山不如茶山,家有一園茶,不怕沒錢花”成為了淳口鎮新的順口溜。“創新發展、致富茶農”已成為合作社社員的共識,而“同唱瀏陽河,共享銀峰茶”成為了熊鼎新下一個目標。
信息來源:湖南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