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黃河大海交匯”的地理優勢,東營市積極調整產業結構、拓展漁業空間、延長產業鏈條,從特色、綠色、品牌、休閑、服務等多方面入手,深入挖掘漁業發展潛力,不斷提高經濟效益。
“漁”樂盛會成新寵
9月6日上午,一場別出心裁的釣魚比賽在東營市勝陽垂釣園拉開了序幕。最終,來自勝利油田勝利采油廠的郭平,以兩小時累計釣魚100多公斤的成績領先,獲得了該比賽的冠軍,將鮮魚及3100元獎金收入囊中。
“垂釣比賽每個月都搞,已經持續了一年多時間,為的就是吸引更多的垂釣愛好者。”勝陽垂釣園負責人王獻國說,勝陽垂釣園開發了520余畝的垂釣區,放養了鯽魚、草魚、鯉魚等多種魚類,平均每天能吸引60余位愛好者前來垂釣,年收入可達40余萬元。“后期我們還將增加魚類觀光、特色餐飲及冬季垂釣項目,提升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和行業競爭力。”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戶外運動的興起,東營市休閑漁業迎來了發展的契機。
從客觀條件上看,黃河東營段全長138公里,是全市主要的淡水客水資源。東營境內有各類平原水庫658座,且黃河沿岸土地資源豐富,發展內陸休閑垂釣優勢明顯。全市海岸線全長413公里,漁業資源種類約有130余種。
一批休閑娛樂公司的組建,海釣娛樂區的興起,趕海拾貝、大閘蟹美食節、垂釣比賽、“漁樂無限”漁耕體驗等涉漁旅游項目的設立,使東營市休閑漁業得到較快的發展。目前,全市現有休閑漁業基地近30處,其中省級休閑漁業示范點有勝陽垂釣園、景明水產休閑生態園等7處,休閑漁業基地占地面積總計160萬平方米,年接待人次20余萬,實現收入5000多萬元,利潤2000多萬元,帶動漁戶數3400多家。
合作社廣開銷售渠道
秋季是南美對蝦收獲的季節,位于東營市東營區的延令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一派豐收景象。“今年南美對蝦價格高,合作社的社員們賺得盆滿缽滿。”9月12日,談及今年的南美對蝦養殖情況,該合作社的帶頭人張延令喜出望外。
2012年張延令注冊水產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后,周邊30余水產養殖戶納入進來。合作社統一為社員們提供蝦苗、技術指導以及銷售渠道。“今年合作社南美對蝦每畝產量達1000斤,現在市場價是28塊一斤,按照每斤成本10元算,一畝地就能賺18000元。”張延令說,今年他的合作社南美對蝦養殖面積已發展到3000多畝,后期聞訊想加入合作社的養殖戶也紛紛前來咨詢,合作社的前景也越來越明朗。
近年來,東營市漁業專業合作社充分發揮了紐帶和輻射作用,將分散的漁民與大市場聯結起來,廣開銷售渠道,逐步實行規模化經營。“漁業專業合作社實現了漁業生產力量的有效整合,為漁農提供海洋捕撈、水產養殖、良種供應、疫病防治、物資服務、產品購銷等系列化服務,解決了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的實際問題,促進了全市漁業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漁業科長張漢文說。
東營市從提高漁民組織化程度入手,探索建立“抱團取暖”的漁業經濟發展機制,通過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將養殖散戶和小戶聯合起來,組織成立各種漁業專業合作社。漁民專業合作社成立后通過定點采購苗種,統一訂購飼料、漁用藥物等措施,既發揮了團購優勢,降低了生產成本,又避免了亂采購、亂用藥現象,確保了產品質量;同時形成“拳頭”參與市場競爭,既減少了社員的養殖風險,又大大提高了社員的水產品價格話語權,給大家帶來了實實在在的經濟效益。
截至目前,東營市漁業合作組織有67家,其中有4家漁民合作社入選第一批省級漁民專業合作社省級示范社,入社戶數2383戶,成員人數3186人,生產區面積283940畝,帶動漁民戶數7919戶,帶動養殖基地587880畝,實現年產值16.9億元。
多舉措破解發展難題
雖然東營市休閑漁業與漁業合作組織發展喜人,但由于當前兩種業態處于起步階段,在發展過程中卻依然面臨諸多困難。
對當前兩種漁業發展形式影響最大的便是資金短缺問題。休閑漁業的發展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而資金不足是制約高標準、高品質項目建設的關鍵。以東營市勝陽垂釣園為例,雖然目前運營情況良好,但由于前期投資較大,收回成本周期長,影響了后期持續開發的進展。
“現在有好多村民想加入到合作社,有的還想擴大養殖規模,但苦于沒有足夠的資金,阻礙了合作社的發展壯大。”張延令說。由于漁民合作社基礎相對薄弱,信用體系尚未形成,按國有商業銀行現行的審貸制度,應收賬款質押、股權質押等方式無法獲得貸款。
此外,經營者缺乏專業的管理經驗也是制約發展的重要因素。張漢文坦言,目前漁民受自身文化、專業知識的限制,專業技術管理水平較低,生產工藝落后,人才和技術缺乏,決策優選機制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部分成長型休閑漁業企業和合作社對市場和政策反應不夠敏銳,制度建設不健全、缺乏統一規劃,經營類型單一。
針對資金短缺問題,東營市也在探索解決發展融資難題。“針對休閑漁業發展,我們計劃通過政銀企合作機制,爭取金融機構向休閑漁業提供優惠資金扶持;協調工商、電力、水利等部門在稅收政策和水電供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扶持休閑漁業發展壯大。”東營市海洋與漁業局局長陳萌魯說。
針對漁業合作社在發展中存在的融資困難的問題,東營市不斷創新融資平臺,建立多樣化的資金投入機制,如推廣海域使用證和水域灘涂養殖證等物權證件的抵押貸款機制,并給予其在還貸利息方面的政策性支持;建立社會資金投入機制,通過項目推介會、企業產品冠名權等手段,廣泛吸收社會資金進入,拓展資金投入渠道。
東營市還科學規劃,加強對相關從業者的培訓,主動與水產科研單位和縣海洋與漁業局搞好廣泛合作,聘請專家在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培訓,確保培訓次數、質量和力度,探索建立以新型漁業經營主體為核心的水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建立水產品質量安全共同責任機制,幫助其規范生產經營行為,實現健康有序發展。
來源:中國水產養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