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碧口,很多人都知道剪子溝,因為那里有人養娃娃魚,特別是他們的娃娃魚滋補湯,特別有味兒。”不久前,記者在一位食客的介紹下,采訪了許德彥的娃娃魚養殖基地,了解了他的生態生財之道。
出文縣碧口鎮向南14公里,記者在當地群眾的指引下找到了許德彥家所在的水蒿坪村剪子溝社。這里群山環抱,生態良好,溪水清澈見底,養殖基地跟自然環境融為一體。3000余尾娃娃魚幼苗和1000余尾商品娃娃魚長勢良好,特別是200余尾種魚,被許德彥視為珍寶。
“你們看,我這條最大的種魚重32斤,是我的鎮場之寶,有人出價50萬元,我都沒舍得賣。”許德彥很自豪地說。
許德彥曾是一名國企員工,因為公司破產,下崗后自謀出路。東奔西跑中,他意識到家鄉良好的生態環境藏著致富經。從2007年開始,許德彥一邊嘗試養殖娃娃魚,一邊經營農家樂,還成立了專業合作社帶領村里人種茶葉,這讓他和鄉親們嘗到了甜頭。
“我們的娃娃魚是真正的原生態養殖,用山泉水養殖是我們養殖場的特色。”許德彥說。
目前,雖然人工養殖娃娃魚的市場價格大幅回落,武罐高速公路卻給這里的鄉村旅游帶來了良好機遇。許德彥非常看好發展鄉村旅游,他利用流轉的近10畝土地作為娃娃魚養殖基地,并配套茶園觀光發展了集餐飲、休閑、住宿于一體的農家客棧,旺季每天可接待游客200人左右,其中,慕名而來的北京、成都等地游客也不在少數,僅今年夏秋季節就接待游客3000多人。在許德彥的帶動下,文縣源泉農民專業種植合作社在剪子溝村成立,7戶社員共種植龍井43號及其他品種茶葉120多畝,村民們足不出村就能獲益頗豐。
談及今后的發展,許德彥說:“相比四川、陜西,我們這里的旅游業還有很大差距,我們將尋求有資金實力的人共同開發,共同打造新的旅游環境。”他還說:“發展鄉村旅游,網上營銷更有效,希望政府能夠幫助解決不通網絡的難題。”
村里如何抱團發展原生態鄉村旅游,許德彥心里有一個非常完整的計劃,他堅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定會取得跨越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