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中國農墾 從南泥灣走來

   日期:2015-12-24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12    評論:0    
  “往年的南泥灣,處處是荒山;如今的南泥灣,陜北的好江南……”這首紅遍大江南北的陜北民歌,傳唱的正是中國農墾事業的“第一犁”。
 
  1939 年,陜甘寧革命根據地,戰事緊急,物資匱乏。面對日本侵略者的經濟封鎖,毛澤東號召“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王震將軍率領三五九旅,高歌猛進南泥灣。幾年間,荒無人煙之地變成了“遍地是莊稼,到處是牛羊”的豐饒糧倉,我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場——光華農場由此建立,新中國的農墾事業從這里開始起步。
 
  七十六年風雨同行,春秋華章。伴隨著新中國的腳步,農墾為國家保供給、為邊疆保安寧的使命始終未變。一路走來,農墾已經成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的國家隊,中國特色新型農業現代化的示范區,農業對外合作的排頭兵,安邊固疆的穩定器。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墾改革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時強調,要發揮新形勢下農墾的重要作用,兵團工作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讓兵團成為安邊固疆的穩定器、凝聚各族群眾的大熔爐、匯集先進生產力和先進文化的示范區。
 
  李克強總理在視察黑龍江農墾時指出,農墾基礎較好,要因地制宜推廣應用大型農業機械,探索統一管理、統一作業等模式,發展精準農業,形成規模發展,增強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全國發揮示范作用。
 
  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農墾改革翻開新的篇章,中國農墾事業發展必將迎來新的春天。
 
  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
 
  ——幾代農墾人艱苦卓絕的奮斗和無私奉獻,讓荒原變糧倉,讓戈壁變綠洲,讓灘涂變良田,讓野嶺變膠園
 
  在我國東北廣袤的黑土地上,千里沃野,稻花金黃;在西北邊疆,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良田縱橫,瓜果飄香;在南海明珠海南島上,孕育著全國最大的天然橡膠林……幾代農墾人從零起步,艱苦創業,屯墾戍邊,保家衛國,成就了祖國遼闊大地上的豐饒富美。
 
  “新中國的荒地都包給我干吧!我這個農墾部長有這個信心!”新中國成立初期,擔任共和國農墾部部長的王震向中央提出:動員十萬轉業官兵開發北大荒。中國墾荒史上最雄壯的一幕出現了:數以萬計的轉業官兵背著行李,有人還攜妻帶子,徒步走向沒有路沒有村落的荒原,邊走邊唱著豪邁的歌……
 
  來自中央警衛師的任增學就是這十萬大軍中的一員。轉業時,他放棄留在國家機關當干部的機會,毅然選擇了北大荒。一天,在853農場,他開的拖拉機壓碎冰層,掉進被稱作“大醬缸”的泥潭。他三次潛入冰水,把鐵鉤掛在拖拉機上,終于用絞盤機把拖拉機拉上來,自己卻變成一個“冰人”,完全失去知覺,再晚一會兒,雁窩島上就會多了一座墳墓。
 
  在墾荒的歲月里,像這樣的危險和艱難始終伴隨著每一個墾荒人。第一代農墾人正是在新中國積貧積弱的艱苦條件下,用生命成就了讓世人驚嘆的曠世奇跡。是他們,把荒原變成糧倉,把戈壁變成綠洲,把鹽堿灘涂變成良田,把荒郊野嶺變成膠園!
 
  在西北邊疆,農墾人不僅在荒漠中屯墾,還肩負著戍邊的重要責任。茫茫戈壁,荒無人煙,這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區之一,要在這里墾荒,首先要解決水的問題。 1950年,王震將軍在地圖上沿南疆公路到庫爾勒之間劃了一條紅線,命令駐扎在這里的18團將士把這條紅線變成水渠,把冰川水引下來。
 
  僅僅1年時間,這條全長41公里的水渠就修建完成,放水典禮那天,庫爾勒全城百姓都來見證這一戈壁灘上的人間奇跡。原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副政委趙予征回憶:“那真是吃盡了人間的苦頭,那些艱難歲月今天的人們是無法想象的。”
 
  歷史不會忘記,黑龍江、新疆等墾區,在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為國家提供商品糧119億斤;在“文革”那樣混亂的年代,農墾人為全國人民度過危難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耕耘者數十年如一日。六十多年間,農墾人建立了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糧食、棉花、天然橡膠、乳品、糖料等大型農產品生產基地,在保障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安全上發揮了關鍵性作用。農墾還領跑我國農業現代化建設,創建不同類型現代農業示范區600多個,并與地方合作共建農業科技示范園、產業開發園,形成了墾地共建、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局面。駐守邊疆的數百個農場,一方面帶動邊疆經濟社會發展,一方面在穩邊固疆、捍衛祖國領土完整中,堅守每一寸國土……
 
  一路走來,農墾人做出的歷史貢獻,始終離不開黨的堅強領導。新時期,農墾人一如既往,把堅持黨的領導這一傳統和優勢發揚光大,充分發揮農墾黨組織的政治核心作用,毫不動搖地堅持黨對農墾的領導,始終把握堅定的政治方向,不折不扣貫徹執行黨的各項路線方針政策,這是農墾人奮力前行的堅強保障。
 
  看到今日農墾新貌,老墾荒者、我國第一代女聯合收割機手劉瑛感慨萬千:“農墾人把荒原變成了良田,把墾區當成了家園,屯墾戍邊,在國家最需要的時候,做出了最大的擔當!”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