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孫凌羽:爭做脫貧致富的“開路人”

   日期:2015-12-16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048    評論:0    
  時令正值大雪,氣溫驟降,農村廣闊的平疇沃野上卻到處是忙碌的景象:疏挖溝渠、土地平整、修路修橋,充滿著熱火朝天的場面,廣大干部群眾都在積極醞釀籌劃著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宏圖偉業。
 
  位于高石碑鎮西南的灰臺村,是市鎮的重點扶貧村,也是省建檔立卡的扶貧村。今年10月18日,省政府采購中心扶貧工作隊3名隊員駐點該村,調研員、軍轉干部余啟剛出任該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第一周便調查走訪了全村26戶貧困戶80人,先后召開村兩委班子會議、黨員支部大會、村民代表大會投票評議復核貧困戶,制定了灰臺村扶貧攻堅發展規劃,實行掛圖作戰。隊員們借宿在鄰村村部,每天騎著自行車按時上下班。
 
  該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胡友美經常對干部們說:“這次真是我村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啊。上次,余啟剛通過自己的戰友關系聯系到宜城的鱉蝦稻養殖基地學習考察,來往的交通、吃住費用都是工作隊協調解決的。”
 
  村委會副主任孫凌羽特意把記者帶到自己的蝦稻共作基地參觀。“我們這里是有名的‘水袋子’,地勢低洼不平,村民種植水稻、小麥望天收,加之棉花收購保護價又被取消了,急需引導農民改變傳統種養觀念和模式。”孫凌羽說。
 
  駐村工作隊到來后,通過調查走訪了解情況,首先引導幫助意愿種養的村干部先行先試。11月11日至12日,工作隊組織灰臺、來麟兩村“兩委”成員、意愿養殖戶赴宜城市考察學習鱉蝦稻生態種養技術,探索符合駐點村實際的產業扶貧模式。
 
  該基地按照“鱉蝦稻共生”模式,開挖環形、十字養殖溝,投放甲魚和龍蝦種苗,種植水稻,甲魚捕食田間昆蟲、生物、有機質和部分龍蝦,在生長旺季(每年5月至9月)投放小魚小蝦等餌料,龍蝦繁殖力強,每年能保證一定的收成,而水稻則不打農藥、不施化肥,屬無公害農產品,這樣就在鱉蝦稻種養殖上實現了共生。
 
  孫凌羽說,目前他已投入38萬元用于蝦稻田基礎設施改造,開挖環型溝、修建防逃網、田間路和工作房、投放蝦苗等,10月份按照每畝800元的價格流轉了本村三、四組220畝土地。
 
  “實施鱉蝦稻模式,要購進四年的甲魚苗進行喂養,需要不少的成本,現在只能先進行蝦稻共作模式。”孫凌羽說,他明年計劃把養殖面積擴大到500畝,通過形成規模示范效應,引導貧困戶加入合作社,帶動村民共同致富,力爭早日全面實現小康社會。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