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上午8時許,寧國市最大的農貿市場大華市場熙熙攘攘,約8000平方米的市場大廳更是人頭攢動,33歲的趙景松和愛人周元正在自己的凍品攤位前忙碌,從4點半開門短短4個小時,已經接待了數十位顧客,進賬4000元左右。“只要不怕吃苦,付出就有回報。
如今政府倡導大眾創業,為我們提供了不錯的平臺和優惠政策。”在上海搞精密機械的小趙為了家庭來到寧國創業,經過考察,今年4月在這里租了攤位,并投資10多萬元建設了兩個凍庫,除了實體店經營當地的特色凍品,還嘗試電商交易,生意紅火。
距離小趙的攤位不遠處是李幸的凍品攤位,雖然身患先天性肌肉萎縮癥,但小伙子身殘志堅,善于學習,同時從事電腦維修,還經營著一家網吧。兩年前,看到父母在大華市場的水產品生意十分火爆,也果斷地在這里租了一個攤位。“現在政府鼓勵創業,我這個攤位就是一些水電費和租金,基本沒有什么稅費。”
“作為城區中心農貿市場,大華市場由專業的公司運營,管理規范,環境良好,在為市民提供靠得住的‘菜籃子’的同時,也成為大眾創業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寧國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西津所所長李劍告訴記者。隨著稅費體制改革和市場監管體制改革的深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環境越來越好。
穿行在大華市場,看不到傳統集貿市場慣有的臟亂差,也沒有什么難聞的氣味,垃圾隨時清理,攤主統一著裝,整潔的攤位,清爽的環境,營業執照和經營戶信息制作成標牌,一目了然。文明創建的宣傳標語和橫幅十分醒目,配備有先進的電子交易和監控系統以及果蔬農藥殘留檢測和冷藏、保鮮庫,衛生、消協、市容等服務機構常駐這里,消費者和經營戶在公平和諧的氛圍中購物經營。
“十多年來,我們堅持民營承辦,政府主管,為廣大市民提供公共服務平臺,讓百姓生活更方便、更實惠,實現了群眾創業和企業發展的雙贏。”寧國大華市場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詒來自浙江長興,2003年來到寧國創業,看準了城市化背景下市場產業發展的巨大商機,投資5000萬元興建占地50畝的農貿市場。當時,他們就超前規劃,合理布局,推動農貿市場超市化管理。更值得一提的是,建設初期,出于公共服務事業考慮,市場沒有建設一間住宅,并預留了一個5畝面積的停車場,僅此兩項,就讓出利潤超千萬。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經過十多年運營,目前大華市場擁有1100多個攤位,包括市場大廳、批發大廳和露天攤位,帶動1500多人就業。日均交易額約600萬元,年交易額約20億元,成為皖蘇浙三省邊界重要的農特產品中轉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