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突來的噩耗逼進深山
記者:要這么小心???
何繼英:是,這個家族出來了。采到一棵都應該很高興了,今天主要是大家都來了。
現在,每年的6到10月份,何繼英就會經常出現在麗江周邊的山上,查看松茸的生長情況,這樣一來,她就可以根據松茸當年的產量和等級來決定市場的銷售價格。
在收購松茸時,何繼英都直接付給村民現金,所以周圍的村民也都愿意把松茸賣給她。
何繼英:大家摘松茸真的很不容易,非常辛苦,而且下雨的話這個山上非常危險。我們根據重量和等級分過以后,我們馬上把現金分給他們,坑誰都不能坑老百姓。
2012年底,何繼英僅一年就收到了20多噸松茸,她將收購的這些松茸經過簡單的清洗和包裝,在采摘后的72小時內,就會通過經銷商銷售到全國各地。
通過帶著經銷商們親自上山體驗采收過程,不但使經銷商們對她的產品更加放心,還增加了經銷商們的合作意向。僅兩年時間,何繼英就在全國聯系了近20位經銷商來幫她賣新鮮的松茸。
電商:我們自己親自來采,自己才覺得原來它的價值的確很稀缺,你看我們走了幾個小時,才找到這么一坨,的確好難好難。
在對山林中的情況有了了解之后,何繼英發現,在這樣的大山里能給她帶來財富的不只有松茸。
何繼英:這個是虎掌菌,它也是蠻珍貴的一個菌子,也是世界六大名菌之一。
記者:像這棵能賣多少錢?
何繼英:這棵在國際市場上有上千塊一公斤(鮮品)。你看它的后面,像老虎手掌的毛一樣。
看到其他野生菌的價值,何繼英開始收購各種不同的野生菌,可當她將這些野生菌進行銷售時,她難住了,因為有些野生菌,即使是云南本地人都不認識,更不要提賣給外地的消費者了。
何繼英:對我來說,我有一個很重大的任務,如何把這些菌子能介紹給消費者,讓他知道這些是什么,才能經常吃它。
如何把這些野生菌推銷給消費者,成了何繼英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在這時,何繼英在當地一個古老民族的飲食習慣上,想出了一個自己的銷售辦法。
從2013年初開始,何繼英經常出入納西族人的家中,而且還告訴認識的村民說,做了好吃的飯菜,一定要叫她過來品嘗。
在記者采訪期間,一位納西族的阿婆要用采摘的野生菌做一道新菜,讓女兒邀請何繼英來品嘗。
何繼英:他們本地人都很淳樸,他們也待我們像一家人一樣,有什么好吃的,就會打電話讓我們過來吃,做什么好吃的,采到菌子了,殺頭豬,殺雞,都會喊我們過來吃。
每當來到納西族的人家里吃飯的時候,何繼英都會提前過來,幫忙洗菜、切菜。而到了炒菜的時候,何繼英就會向納西族的人問東問西,還不時的拿起手機拍照錄像。
村民:納西話說像被別人監視一樣,很不習慣,很不舒服。
原來,何繼英到納西族的人家中吃飯,就是為了學習烹飪野生菌的方法,如今何繼英能聽懂納西族的語言,而當初,何繼英剛來的時候,根本聽不懂。
被突來的噩耗逼進深山
語言不通,讓何繼英犯了難,這時她想到了一個辦法,那就是拍照。遇到不認識的食材,或者聽不懂的語言時,何繼英就會拿起手機開始拍照、錄像。
何繼英:納西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過來跟納西族學做飯,是因為他們的做飯方式最原生態、最傳統的方式,能把食材的味道表現出來。
2013年底,何繼英在麗江市開了6家專賣店,她將這些野生菌做成干品,并且把食譜放在產品的里面來銷售。
何繼英:這是我到納西族老百姓家學習他們的制作方法的時候,他們做出來實拍的一個圖片,這個做法也是當地納西族老百姓最傳統的做法。
通過贈送食譜的方法,消費者對野生菌的吃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何繼英的產品在當地市場上很是突出。
從2013年底開始,何繼英由銷售單一的野山菌,發展到銷售青梅、蕓豆等近500種高原產品。然而,在麗江古城,大部分的商家都是銷售類似的特色產品,她怎么才能在眾多商家中脫穎而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