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她辭職做“農民”創出新天地

   日期:2015-11-13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693    評論:0    
  為鼓勵社員種出安全大米,社員們種出來的大米,合作社的收購價比當地優質稻谷要高出10%左右。李慧文告訴記者,因為從源頭控制稻谷質量,合作社成員的稻谷品質好,曾經有一年,村民還在院子里曬稻谷時,就有外地人開車過來高價“搶”稻谷,導致那年他們少收了不少稻谷。后來,他們逐漸完善了與農戶的購銷合同。在免費發放種子種植時,也不再單一地像以往那樣不收取定金。“對于不太熟悉的合作農戶,我們會先收定金,到了收購的時候,再把定金返還。”
 
  如今,合作社成員的水稻種植已經拿到了無公害產品認證,要求農戶按照綠色食品的的標準種植稻谷,“要保證社員的稻谷能賣出好價錢。”
 
  看準市場鼓勵村民種養生米
 
  踏入農業后,李慧文喜歡上折騰。除了種大米,李慧文還鼓勵大家種紅米黑米。李慧文說,考慮到現代人講究養生,前兩年,她就嘗試著種植一些黑米、紅米。
 
  由于紅米和黑米的產量較低,收購價要比大米的收購價高。
 
  村民陳伯今年63歲了,他從去年開始加入合作社。在李慧文的帶動下,他今年也試種了1畝紅米,以前他從未種過紅米。“你看,像這樣飽滿、沒有花點的稻谷就是好的。”經過一段時間的觀察,陳伯發現,這紅米似乎真是好東西。“稻穗就有20多公分長,比普通的白米長五六公分,估計產量會挺好。”陳伯知道,紅米在市場上的價格不錯,如果此次收成好,他就會大面積地種植。
 
  村民吳水橋也種植了1畝多的紅米和1畝多黑米。他表示,他種植的稻谷,白米的畝產約400公斤,紅米和黑米約350公斤。合作社收購價是大米50公斤200元,黑米和紅米的收購價50公斤230~250元。“紅米、黑米很受居民歡迎,我們家的親戚朋友都來要紅米、黑米。”吳水橋說,以后每年他都打算種一些紅米、黑米。
 
  走機械化道路減輕勞動強度
 
  合作社的水稻種植走上了正軌,李慧文又馬不停蹄地開始了新的折騰。這次,她搞起了農業機械化生產。
 
  李慧文崇尚機械化生產,并且注重在農戶當中進行推廣。李慧文覺得現在田間缺少年輕勞動力,合作社大部分社員都是中年或中老年人。農業不走機械化、現代化,日后就有可能會越來越少人種田,年輕人也不會愿意回來種田?,F代農業需要技術,傳統的土方法土技術有些已不合時宜。因此,她覺得田間培訓以及科學種田非常重要。為了讓合作社社員能科學種田,合作社還與高校對接,不定期邀請華南農業大學、仲愷農業技術學院等高校的教授過來進行技術指導、開展專題研討以及改良品種。
 
  今年8月份,她還到農田里,現場給農戶示范機械插秧。“機械插秧的秧苗插得深,容易管理,還能減少病蟲害,減輕勞動力,讓農田不至于丟荒。”李慧文希望,合作社的社員都能走機械化道路。如今,合作社的社員中,已經有部分人購買收割機、插秧機、起壟機。這些農用機械,減輕了農民的勞動強度,而且效率也大大提高。
 
  新米也有二維碼 一掃信息全看到
 
  眾所周知,大米主要以實體銷售為主,在電商逐漸風靡的環境中,李慧文也把目光逐漸轉向了網絡銷售。李慧文第一次試水電商是在2012年,那時候,他們在拉手網上做團購,在廣州地區進行地鐵沿線配送,通過這種方式銷售了1700多包大米,成績還算不錯。后來,李慧文逐步擴大電商范圍,在惠州集送網、淘寶、京東等平臺銷售,如今,電商銷量穩步上升,還有很多回頭客。接下來,李慧文還準備申請品牌的天貓旗艦店。今年的“雙十一”,李慧文也早早做好了迎戰準備。
 
  “一米愛”是李慧文的合作社推出的品牌。她從去年就已開始籌備注冊。記者看到,“一米愛”的包裝十分獨特,整個包裝的色調是棕色的,比較暗沉,上面印有農民畫。為了設計這個包裝,李慧文可花了不少心思,她和營銷團隊討論、修改了多次。農民畫是由85后龍門本土農民創作,而包裝的設計者為農門的清華大學生,還曾經是她的學生。李慧文說,采用農民畫元素,同時也能宣傳本土文化。“我們準備以電商加旅游的形式進行推廣。我們向一些旅游景點進行了市場情況摸底,把產品放在旅游景點銷售,應該會有不錯的效果。”
 
  李慧文從10月中旬開始在網上預售大米,已有不少人預定。“我們在包裝上設計了二維碼,消費者拿到產品后,只要掃一掃,馬上就能進行產品溯源,獲得稻谷、大米的檢測報告等信息。”李慧文說。
 
  希望能做大龍門大米品牌
 
  今年已是李慧文 “務農”的第五個年頭。在創建合作社之初,李慧文缺乏相關經驗,碰到無數困難,為了讓自己能更加了解農業,李慧文先后參加了農民SIBY課程、質量管理體系內審員培訓、農民田間學校發展與建設培訓班、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班、省級農村創業青年培訓高級班等各類學習培訓。李慧文還報讀了中山大學MBA總裁研修班,學習管理方面的知識,對合作社的基本運營、銷售渠道、品牌打造等都是大有益處的。
 
  李慧文覺得,在學習過程中還可以跟優秀的企業家、管理者進行交流,相互學習,收獲頗豐。這些培訓讓她系統地了解了農業知識,也認識了很多農業方面的朋友。“做農業不能單打獨斗,要進行資源整合,抱團發展,共同建立起信息渠道、銷售渠道。通過學習,了解到農業政策趨勢和發展趨勢,這些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李慧文說,參加培訓班,大家在課上進行探討時,都認識到農業產品也需要重新定位。“我們是水稻專業合作社,銷售的是大米,現在的消費對象有很大部分是80后、90后,我們該如何抓住這一部分消費者?只有了解到農業發展趨勢、消費市場趨勢,順應趨勢發展,我們才會走得更穩,交流培訓讓我們的視野更廣。”
 
  李慧文說:“雖然搞農業很累,但是累得值得,不管做什么,只要有熱情,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下一步,她打算繼續完善這項事業,走合作社加公司加基地的模式。“希望能做好做大龍門本地品牌的大米。”李慧文充滿雄心壯志。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