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他種的花椒不“麻”人

   日期:2014-09-0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com    瀏覽:203    評論:0    
  16歲獨自外出創業,卻因不懂行而失敗。他并沒有氣餒,在蔬菜、水果、木材等生意中,再次覓得商機,淘得第一桶金。
 
  3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找到了一個可以帶動更多人致富的項目——種植花椒和藤椒。他把“誠信、質量”當作自己成功的秘訣,調侃稱要種不“麻”人的花椒。
 
  現在,自己已有1.3萬畝的花椒和藤椒種植基地,并帶動上千戶村民種植花椒和藤椒達2萬余畝。明年,3.3萬畝的花椒中,有4000余畝可以產生經濟效益。
 
  首次創業損失40萬
 
  詹強生是筠連縣蒿壩鎮人,1998年,16歲的他因家貧輟學前往成都打工,由于之前在家里學過縫紉,他選擇了到制衣廠上班,繼續從事加工成衣。他自認為是一個善于觀察的人,在當學徒的一年多時間里,他發現加工一件服裝自己只有7毛錢,而老板每件的利潤在兩元左右。
 
  為何不自己當老板呢?這個念頭在詹強生心里生根發芽。一年多以后,詹強生用幾千元辦起了自己的加工廠,由于當時競爭不大,很快他就掙到了第一桶金。隨著市場需求的擴大,正在詹強生準備擴大規模,大干一場的時候,一瓢冷水向他潑了過來。
 
  由于之前在衣服的裁剪、設計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詹強生開始試著做成衣。他原本想的是這樣利潤空間會更大,不會局限于粗加工這一塊。隨即,他把之前掙的錢一次性投入到開發成品上,但是由于面料選擇的失誤,使得辛苦掙得的40萬元全部虧掉了。
 
  “還是對業務行情不專業造成的。”回想起10多年前的失敗,詹強生一笑而過。2002年,為維持生計,詹強生在成都又做起了蔬菜、水果生意。上午賣菜,下午就在五塊石一帶轉悠,尋找商機。由于誠實守信,成都市五塊石一帶的很多外地生意人都喜歡和他交流。這一次他又發現了商機。
 
  東山再起年銷售千萬
 
  2003年,詹強生在成都做起了木材生意。由于市場行情好,他每年的銷售額成倍增長。到2008年,年銷售已經達到了上千萬元。2008年,他又在筠連縣開設了一家占地10畝的木材加工廠,2011年還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辦了一家木材加工廠。
 
  這11年來,詹強生說他的生意就比之前要順利很多,基本上沒有遇到太多的挫折。他總結的成功之道是,誠信和質量。在他看來,生意場要做到這四個字,還是比較難。11年來,他的木材加工廠能從幾個工人到上百名工人,也是和這四個字有關。
 
  2007年,成都某工地需要1200方圓木,通過朋友介紹找到了詹強生的加工廠,希望能盡快提貨。在當時,1200方圓木的價格在100萬元左右,利潤還是比較可觀。詹強生知道原料不足,還接下這批訂單的原因是,這是和對方第一次合作,是因為對方相信他才與他合作。所以,詹強生立馬帶著隊伍,開始在宜賓周邊尋找原料。
 
  最終,1200方圓木按時交貨,在利潤上,詹強生就比以往少掙了10%左右。“有同行笑我傻,明知道原料不足都要接單。”但詹強生的回答是,少掙點錢,多賺點誠信和質量更重要。果不其然,隨后的日子里,對方也給他介紹了不少生意。
 
  種不“麻”人的花椒
 
  在很多人看來,詹強生在木材上獲取了不少的財富,他可能會一直從事這方面的工作。然而,深知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的詹強生選擇了投身農業。說起來,也是一次偶然的機會。
 
  2011年初,詹強生在云南談木材生意的時候發現,當地人種植的花椒,其經濟價值比較可觀。一株花椒的價值約在100元左右,一畝一般可產120株左右,若是豐產期,一畝可實現經濟價值1.5萬元。
 
  來自農村,一心想帶動農民致富的詹強生,心里樂開了花。都說花椒味麻,但是他想種植不“麻”人的花椒。說干就干,回到筠連后,他便開始流轉土地。目前為止,有1.3萬畝的規模,其中九葉青椒8000畝,藤椒5000畝。
 
  流轉了萬畝土地,詹強生將“失地”的村民請到自己的花椒基地當工人,平均每人每年還能掙8000元。目前,筠連縣武德鄉、騰達鎮、巡司鎮、鎮舟鎮、沐愛鎮、雙騰鄉等6個鄉鎮的三四百人都在詹強生的基地里上班,一來照顧了家人,二來也比以前種植傳統糧食,一年幾百元的收入好了很多。同時,還帶動了以上地區上千戶村民種植花椒2萬余畝。
 
  由于花椒的生長周期是三年,第四年是豐產期,也就是說明年花椒才開始銷售。這幾年工人做的事就是除草、施肥等簡單活。等開始大量采摘的時候,詹強生表示,工人每年的工資將達到1.5—2.5萬元之間。
 
  把花椒賣到國外去
 
  “我爭取將花椒賣到國外去,讓更多的村民一起富裕起來。”詹強生說,光靠花椒的種植是不能帶動更多村民致富的,只有想辦法開發下游產品,提升花椒的附加值,才能實現可持續的發展。
 
  目前,詹強生在筠連縣海瀛工業園正在建設40畝的廠房,主要從事花椒的深加工。他說,經過這兩年的努力,花椒油、鮮花椒、干花椒這些產品已經研發出來了,只等廠房建好后批量生產,預計明年8月,上述產品將陸續上市。
 
  另外,在市場拓展方面,詹強生已經在做準備了。目前,四川詹強生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正在成都注冊,該公司今后承擔的是花椒油等產品的銷售。這兩年,由于產量的問題,他先將目光投向國內市場,也就是明年開始,將在國內市場大范圍的推廣。等到時機成熟,再將市場投向海外。
 
  在附加值問題上,詹強生說,以1萬畝花椒基地計算,通過精深加工,可實現銷售1.5億元。以目前3.3萬畝的基地而言,都有5個億的銷售額。他相信,明年收獲花椒的時候,他種的不“麻”人花椒,將會帶動更多的人致富。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