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劉小英:帶領鄉親們致富的“領頭雁”

   日期:2015-10-29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2280    評論:0    
   “我們不僅要讓花枝山村的人都富起來,還要讓全鄉的人民依靠茶葉產業順利實現脫貧。只有這樣,全鄉的茶葉產業才能壯大,我們的企業也才能壯大”。這是恩施市花枝山生態農業開發公司老總劉小英簡單而樸實追求。
 
  對于一位普通的民營企業老板來說,在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過程中,把扶貧當做一份自己理所當然的責任和義務,當作生活和工作的重要部分,是一種境界;在發展自己事業過程中能找到契合點,不僅帶領周邊地區1500多名貧困村民順利實現脫貧致富,還讓自己的企業不斷壯大發展,培育出一個市場價值8000多萬元的“花枝茶”品牌,更是一種智慧。
 
  扶貧,體現的是企業的社會責任
 
  2008年,初涉茶葉領域的劉小英來到恩施市屯堡鄉花枝山村考察。眼前的一幕讓她有些震驚,這個地處清江邊上的小山村,離恩施市主城區也就十幾公里,山清水秀、云霧繚繞,有著良好的生態,仙境一般的自然風光,但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幾乎還停留在上世紀80年代。全村280戶1000多人村民幾乎全部居住在海拔450至1100米的陡峭山坡山,不通公路,住的是上世紀70年代修造的土墻瓦房,吃的是傳統的玉米、土豆、紅薯,村人均純收入不足2000元,與山外相比仿佛是另一個世界。
 
  通過與村干部交談,劉小英了解到,鄉政府也為加快村民脫貧步伐也做了大量積極有效的工作,但由于基礎設施建設滯后,缺乏龍頭企業的帶動,產業發展效果不理想。“前幾年鄉政府組織發展了800畝茶葉,同時老百姓賣茶葉要走10多公里,價格也不高,所以老百姓也沒啥積極性,茶葉成活率不足30%”,村干部介紹說。望著稀稀拉拉缺乏管理的茶園,看著老百姓的飯碗,“守著青山綠水,卻要討飯吃”,兒時有著同樣貧困生活經歷的劉小英有些堵心。
 
  認準了這里良好的生態優勢,2009年,劉小英來到花枝山村,在村委會的協助下,投資200多萬元,成立了花枝山生態茶葉加工公司和有機茶專業合作社,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吸收農民加入專業合作社,與貧困戶簽訂保護價收購合同共同種植茶葉。她要做這里的龍頭企業,要把茶葉產業做大,讓更多的村民實現脫貧致富。
 
  機制,讓村民脫貧與企業發展“雙贏”
 
  創業的過程總是艱辛的,要真正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不能僅僅是一個口號。為調動貧困群眾的積極性,合作社采取產前肥料投入、技術指導、保護價收購和年終分紅的方式,鼓勵貧困戶改變傳統的水稻、玉米種植結構,大力發展優質茶葉基地。但面對著消極落后和等靠要的思想,一切都是那么艱難。
 
  為打破僵局,劉小英和村委會干部一道,挨家挨戶上門做思想工作,通過講道理、算賬對比,終于用誠心感動了部分貧困戶。首次吸引到50人貧困群眾加入到專業合作社中,每人入股10元,貧困戶按照公司生產有機茶的標準發展基地并對茶園進行管理。公司按照高于市場價近一倍的價格對當年入社貧困戶的茶葉鮮葉進行收購,一下子就調動了困難群眾的積極性,村民紛紛調整產業結構、發展茶園基地,茶苗成活率葉也從30%上升到90%。
 
  長期堅持對貧困戶的鮮葉收購價遠高于市場價,如果公司不走品牌化的戰略,不提高茶葉品牌價值,也是不能長遠發展的,劉小英深深知道這個道理。為此,劉小英把茶葉品質放在第一位,突出富硒和生態有機優勢,著力思考“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良性運作機制,突出打好“花枝茶”品牌。
 
  為打造真正的有機茶園,提高貧困社員種茶的科技水平,確保社員豐產增收早日走上致富之路,劉小英每年拿出20萬元從華中農業大學、中國茶葉研究所、恩施職院等科研院所的聘請了茶葉專家、教授,為貧困戶進行免費專業技術指導和培訓,向村民印發《有機茶園栽培管理》科技手冊,組建技術專班,定期到田間地頭進行技術指導培訓。為確保生產資料投入的高效安全,搞好技、物配套結合,合作社每年墊購資金100余萬元,為貧困戶統一采購、發放有機肥料、生物農藥,統一管理、配比施肥,最大限度地減少老百姓投入成本。同時,合作社還采取貧困戶入股股本、茶葉交易數量、有機肥施用管理等方面建立考核機制,對入社貧困戶實行股本分紅,三年累計發放股本分紅資金30多萬元,公司每年還拿出資金15萬元,用于30多戶重點貧困戶的生產生活資料購買,得到了貧困戶的真心擁護。
 
  誠信是最好的口碑。通過幾年發展,在公司和專業合作社的努力下,花枝山村的茶園面積由原來的300多畝,擴大到現在的2000多畝,鮮葉平均畝產收入在5000元左右,個別高標準茶園每畝收入已超過了10000元左右。入社貧困戶由最初的52戶,發展到現在的近280戶,實現了對全村貧困戶的全覆蓋,社員由茶葉增加的收入近500萬元。2014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6500元,2015年人均純收入將突破8000元。2015年社員周學培鮮葉收入達8萬多元,5萬元的大戶接近60戶。自2009年來,通過連續7年的茶葉產業扶貧,累計為社員增加收入2300萬元。
 
  成功的模式是可以復制的。在花枝山“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成功后,劉小英又依托花枝山茶葉公司,在沐撫、龍鳳鎮建立了2個專業合作社,發展茶葉基地1300畝,帶動140余戶近500人脫貧致富,累計為貧困戶增加收入近800萬元。
 
  奉獻,回報社會不遺余力
 
  “一個人的價值不在于他擁有了多少財富,而在于他對社會的貢獻有多少,是否一個真正有益于社會的人”,這是劉小英一直強調的價值觀。在成功帶領1000多名貧困村民脫貧致富,實現企業不斷壯大的同時,劉小英積極投身到社會扶貧中,擔負起一個民營企業家應有的社會責任。
 
  近幾年來,公司協調村委會,積極爭取上級部門,采取投工投勞等形式修通了16公里組級沙石公路,目前正在進行道路硬化工程;公司自己投資30萬元,修通了一條近2公里的組級公路,極大的改善了村民的出行和運輸條件,當地村民的的居住環境和生活質量發生了質的變化,全村287戶有240戶新建了具有民族特色的磚混結構小樓房,山泉自來水全部到戶到家。
 
  在努力工作的同時,劉小英也積極投身于公益扶貧事業,在企業資金、債務都還處于極具困難的情況下,2O1O年初,就向當地小學捐贈一萬多元,建立起了留守兒童閱覽室,并長期資助兩名特困學生生活費,每逢節日都要為他們添置衣物、學習用具等。2011年5月,她積極響應州、市婦聯的倡導,為恩施太陽河的貧困村民捐款捐物4000余元。當年,在獲悉白果鄉一名考上大學的貧困學子因父親去世即將失學后,她隨即為她捐助現金3000元,并為她送上了上學的必備生活物品。2012年初,當她得知屯堡中學一位老師長期無償帶領留守兒童事跡之后,心中倍受感動,當即拿出5000余元進行捐助。
 
  2011年6月,劉小英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同時,她的善行和義舉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先后被表彰為恩施市勞動模范、優秀共產黨員、尊師重教先進個人、全民創業先進個人、全國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等榮譽稱號。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