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浙江二十年永康蔬菜產業大變化

   日期:2015-10-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313    評論:0    

  1、產值變大

  蔬菜產業1994年我市年播種面積約2.4萬畝,年產值不到1億;2014年播種面積8.2萬畝,年產值達3.7億元,畝產值近4500元,成為種植業中最大產業,其中大棚蔬菜栽培年畝產值萬元以上,效益達到5000多元,成為種植業年畝效益最好產業之一。如包括西甜瓜、草莓、食用菌在內年產值4.7億元,播種面積9.9萬畝,畝產值4750元。

  2、常年種菜大戶擴大20多倍 外來人唱主角

  1994年主要種菜戶集中下園朱、塔海、下店午、唐東、后宅、漁川、杏里、郎下、牟店等地,專業種菜大戶(常年種菜2畝以上的)不超過40戶,而到2014年我市從事常年鮮菜自產自銷戶粗步估計有800多戶,如平均可解決2人以上就業,就可解決1600人就業,這些人主要分布在我市各保障型蔬菜基地和江南街道、城西新區等工業園區周邊。這些人員屬當地人的越來越少,隨之而來外地承包種植的越來越多,占常年種植鮮菜戶70%以上。來自外省有江西、貴州、安微、湖南、云南、福建等,本省的有麗水地區和永康周邊縣市。大棚西瓜90%由溫嶺、玉環、黃巖等地人承包種植,草莓由建德來種為主,雙季茭白一段時間由縉云發展了上千畝以上。

  3、蔬菜設施鋼架大棚從無到有

  1994年前毛竹大棚在塔海有30個,鋼架大棚農科所有2個,總面積只有20畝,到2014年增到2500畝,其中鋼管2000畝,其中連棟大棚55畝,主要集中東城蔬菜基地,西城上宅口、山下、水碓頭,花街十井坑、城西新區毛虎山、李店,江南栗園、五金大道兩邊等。

  4、蔬菜基地逐漸擴大

  1994年在下園朱、下店午、塔海建有城郊蔬菜基地680畝,是以露地為主。2014年有城鎮常年蔬菜基地達2780畝,主要是東城西竹園蔬菜基地、西城上宅口、山下蔬菜基地、花街十井坑蔬菜基地、江南栗園蔬菜基地,其中2012年金華認定保障型蔬菜基地1745畝。

  5、蔬菜產品安全性大大提高

  農藥殘留超標檢出率從1998年的50%下降到2014年的少于1%。

  6、菜場變大增多

  一、菜場發展變化93年前原溪下街→老市府前→95年搬到華豐菜場一期、二期,上街菜場拆掉后,永拖菜場、糧貿菜場、長城菜場等相繼建立、2012年后新農貿城建立,下園朱菜場等各地菜場相繼建立,到2015年永康城區菜市場面積擴大了20多倍以上,鮮菜自產自銷攤位費每月從不到30元→300元,有的超過3000元或更多。在各工業區、生活區出現大量規模不一菜場。

  二、鮮菜產販銷售比例

  2014年華豐菜場鮮菜進入,經營批發攤33個,日輸入永康本地鮮菜約100-150噸。自產自銷,攤位500-600個,日銷210-250噸。農貿城批發攤42個,日輸入300噸,自產自銷:170多個,日銷50噸,販入與內銷比例4:3。

  7、生產技術復雜化:種類多、技術多變復雜

  蔬菜種類按《蔬菜栽培學各論》分有13大類約64個種類,我市約42個種類,如大類說就有,水生蔬菜、反季節蔬菜、露地蔬菜。設施反季節栽培發展后,每個種類在一年里就常見有10個栽培季節如設施越冬、早春、春露地、夏季降溫、秋露地、秋延后;技術牽涉到種植業所有系列新技術應用,植保、土肥、栽培、農機等。實際生產中還將西甜瓜、草莓、食用菌等也歸蔬菜生產中。

  8、新情況

  勞動力密集產業,生產成本相對較輕,適于勤勞人致富,促進穩定就業。但在勞動力價格升高后就目前現代化生產力水平下,還是不適宜大規模生產,規模擴大較難。

  我市秋冬城郊菜地以葉菜為主經初步了解廣大菜農在比較效益技術難度后,小青菜等葉菜已逐漸成為城郊蔬菜基地、菜地主要產品。如秋冬季在西竹園蔬菜基地芹菜、白菜、萵苣、蘿卜占絕對多數,青菜、小白菜在沈宅、黃棠外地人種的菜中占主導地位的局面,在江南街道和城西新區出現較大葉菜種植面積。

  蔬菜產品安全受到消費者高度重視和關注,外來人種菜唱主角后,因流動性大,對產品安全性管理帶來新困難。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