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南寧香蕉”獲得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成為香蕉行業最年輕的區域公共品牌。在海南、廣東等地香蕉種植面積不斷縮減的情況下,廣西南寧市農委提出讓香蕉產業再創輝煌,“南寧香蕉”哪來的底氣?
產業西遷,南寧香蕉迎來黃金十年
“2004年以前,廣西香蕉產業與廣東、海南比只是個小弟,南寧更小,種植面積20萬畝不到,十年下來,南寧香蕉面積、產量、產值三大指數都在全國名列前茅。”唐波文去年剛剛從南寧市農業局局長崗位上退下來,說起南寧香蕉黃金十年的成就頗感自豪。
十年間,中國香蕉產業經歷了巨變。因為臺風、枯萎病等原因,海南、廣東香蕉種植面積急劇減少,產業西遷給廣西香蕉產業帶來契機。到了2014年,南寧香蕉種植面積達70多萬畝,占廣西香蕉總面積的85%以上,面積、產量、產值各占了中國香蕉的10%。
記者發現,南寧香蕉不但在規模上勝出,產業化水平也高居榜首。千畝以上規模經營比例達到85%,桂蕉6號這一優質品種,南寧的覆蓋率幾乎達到100%。
南寧市水果生產技術指導站站長羅昭越告訴記者:南寧香蕉產業底氣除了來自規?;?、好品種和自然氣候條件佳等方面,更重要的是全面推廣兩項地方標準,提高了產品優質化率。
記者通過羅昭越了解到,兩項地方標準分別是《香蕉水肥一體化調控技術規程》和《香蕉花果期管護技術規程》,就像技術標準的保護傘。
為了證實羅昭越的說法,記者前往隆安縣和西鄉塘區,這里是南寧香蕉產業黃金十年的發源地,更是南寧香蕉產業化的縮影,這里不僅有香蕉產業最大的國家級重點龍頭企業廣西金穗農業集團有限公司,還有以壇洛鎮香蕉商會等為代表的各類產業組織。
“我做了20年香蕉經紀人,近十年來全國各地的經銷商都會找上門來,交易量明顯增大,經銷商都說南寧香蕉品質好。”作為隆安縣壇洛鎮資格最老的香蕉從業人員之一,孟兆元的話佐證了羅昭越的說法。
老孟的說法也得到了陸財銘的證實。
陸財銘曾是一名鄉鎮農技推廣人員,2007年辭去公職,搞起了香蕉規模種植,他告訴記者:廣西金穗公司產品質量在業內有口皆碑,但是,因為有了地方標準,其他種植戶的產品,除了優質化率沒有金穗公司高,同檔產品的品質不分伯仲,這在業內是公認的。
“南寧香蕉產業起步階段確實是借了產業東風,但產業的崛起還是得歸功于各級政府,十年前,如果政府沒有下決心轉型,沒有十年來連續不斷的重視和扶持,香蕉產業不會成為主導產業。”金穗公司董事長盧義貞說。
合力轉型成就主導產業
農業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成為致富一方的主導產業,需要從上到下齊心合力,從一開始就按照產業特征、現代農業發展規律辦事,南寧香蕉產業從一開始就被引上了規?;缆?,緊接著向產業注入標準化、科技化等發展動力,回首南寧香蕉黃金十年,很容易看到合力轉型的印痕。
2007年,南寧市提出香蕉產業三年行動計劃,通過加大人力物力財力的投入,利用三年時間將面積增加到50萬畝,產量翻倍。
正是這三年,南寧形成了以隆安縣、西鄉塘區、武鳴縣為中心的香蕉產業帶,推廣了秋植坡地輪作反季節生產、無病健康組培苗、雙膜覆蓋小苗避寒越冬“三避”技術、水肥一體化灌溉、無傷采運等為核心的八大創新技術,香蕉產業實現了質的提升。
政府引導不但激發了產業主體們的熱情,同時也鼓起了農業科技人員的干勁。
廣西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自1986年成立以來就專注于香蕉優質資源的選育、品種改良及技術推廣,在廣西率先攻克并大面積推廣香蕉組培育苗技術,桂蕉6號就是該所研發的香蕉組培優良品種。
“這十年,是廣西香蕉地位日隆的十年,而南寧的區域優勢、生態優勢、科技優勢則奠定了廣西香蕉特別是南寧香蕉的中心地位,政府在這方面的決心之大,行動之快速,依然能夠朝夕感知。”廣西農科院生物技術研究所所長韋紹龍說。
韋紹龍兼任著廣西農科院香蕉遺傳改良研究室主任的職務,他的“朝夕感知”背后是一個又一個故事,而最近的一個故事,則發生在不久前。
今年初,自治區政府為了進一步推進科技攻關,追加下達了香蕉科技研發項目,項目資金為800萬元,而首期200萬元資金在6月就到位了。
“這樣的支持力度,無論從金額還是到位的速度上來講,確實是難得的。”韋紹龍說。
記者在南寧采訪期間,聽到許許多多關于香蕉產業的故事,有自治區農業廳支持推動在南寧市創建國家香蕉產業技術研發中心的故事,有為香蕉產業健康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的故事,恰恰是這些故事,讓南寧香蕉迅速崛起,讓蕉農們做大的同時,激發起他們做強的雄心。
金穗公司的發展軌跡很能說明南寧香蕉的成長。該公司種植規模已經超過10萬畝,不僅實現了分級包裝冷鏈送貨,香蕉粉深加工10月就要開工了,為了拉長香蕉供應期,去年還到老撾承包了2萬多畝地,做起了跨國經營。
“公司目前考慮最多的是兩大項目,一是‘互聯網+’、大數據項目,二是做品牌,南寧市農委已經提出以香蕉產業為中心的發展新思路,今年‘南寧香蕉’也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榮譽,南寧香蕉產業一定會快速進入品牌時代。”盧義貞說。
盧義貞說的這番話,在南寧香蕉產業內已形成共識。今年,南寧市農業局升格為南寧市農委,一中心兩板塊特色水果提升工程隨之而出,香蕉產業首次被提到中心的高度。
“把香蕉產業作為中心,目標很清楚,就是為了做優做強南寧香蕉產業,再創輝煌,因此,我們的工作重心自然會重點抓規模抓標準轉向抓品牌建設,通過‘南寧香蕉’區域公共品牌建設推動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市農委主任楊敏說。
各方期待品牌建設成為產業主旋律
發展產業品牌為本,南寧香蕉也是如此。
記者在壇洛鎮采訪期間,充分感受到了主體們對“南寧香蕉”品牌的滿懷期待。
孟兆元說:“我們在座的十幾個經營戶,哪家的香蕉是打著‘南寧香蕉’的牌子送到全國各地的?每年看著這么好的南寧香蕉裝進印著海南、廣東香蕉的包裝箱里,心里真不是滋味。”
其實,除了主體們對“南寧香蕉”品牌的急切期待,政府各級人員、科技人員也在為南寧香蕉品牌的崛起而呼吁、努力。
“區域優勢、生態優勢、科技優勢已經奠定了廣西香蕉特別是南寧香蕉的中心地位,這樣的優勢甚至輻射到老撾、馬來西亞,這是打造百年產業極好的機遇,只要把所有資源力量聚焦到區域品牌建設上來,就能避免海南香蕉產業的失敗下場。”韋紹龍講話輕聲細語,但態度明確。
關鍵是,“南寧香蕉”只是剛剛落地的區域公共品牌,它的培育、它的影響力提升,絕不是推動一個產業那么簡單,只有下決心肯努力,才可以無中生有、由小到大,區域品牌既然能夠為區域帶來產業、文化、社會的深度影響力,其建設也絕不能只限于產業內部,而是需要聚焦南寧的社會、文化等系列資源。
如何聚焦品牌資源,是市農委領導班子思考最多的問題。
“發展產業品牌為本,區域品牌建設在全國如火如荼,可是,不論是政府、協會、企業、蕉農,對于區域品牌建設該遵循怎樣的規律,政府在這方面該如何用力,用到什么程度,對我們來講都需要思考,更需要學習,希望‘南寧香蕉’這個區域品牌得到全社會的關注、關心、支持。”楊敏說。
記者常年跟蹤宣傳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對區域品牌建設規律、資源聚焦策略等方面也有所思考研究,楊敏的話點中了農產品區域品牌建設的穴位。
記者從浙江大學CARD中國農業品牌研究中心得知,目前全國有近900多個果品區域品牌,2015年共計有333個品牌參與品牌價值評估并借助這個專業平臺相互交流、學習、提升。但是,在香蕉產業,雖然有據可查的區域品牌近10個,至今只有海南樂東香蕉品牌參與了2009和2010年的價值評估。
由此可見,香蕉區域品牌建設跟其他區域農產品的品牌建設存在明顯的差距,南寧所碰到的難題,不只是南寧的難題,恰恰是香蕉產業的共性問題。
據了解,未來南寧市將狠抓特色水果“一中心兩板塊”五年規劃,力爭到2018年,全市香蕉面積穩定在70萬畝以上,培育3到5家億元企業,實行區域品牌戰略,力爭打造1個國際和全國知名品牌,2到3個廣西知名品牌,提升“南寧香蕉”社會化服務體系和信息化管理體系等等。
這些政策措施的落地無疑將為“南寧香蕉”品牌帶來福音,但是,對于區域公共品牌建設來講,是遠遠不夠的,“南寧香蕉”能否給中國香蕉產業帶來驚喜,相信關心中國香蕉產業的各界人士都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