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江自治縣紫薇鎮竹根坡村41歲的艾德勇在城里賣蔬菜賺到錢后,他毅然選擇回鄉創業,在村里搞起了“養豬+烤酒+蔬菜”的立體化種養模式,每年給自己帶來15萬元純收入,敲開了增收致富的大門。
10月25日,筆者來到艾德勇的養殖場,看到剛開著貨車從鎮里賣完蔬菜回來的艾德勇顧不上休息,直奔豬舍給豬喂食。
艾德勇告訴筆者,2009年以前,他還在城里發展蔬菜種植,雖然能賺到不少錢,但不能照顧小孩,便一直尋求回村創業。
發展什么好呢?通過考察,艾德勇發現,當年豬肉供不應求,村里家家戶戶都用自家地里的蔬菜作為豬食,艾德勇萌生了養豬的念頭。2009年5月,他拿出在城里賣蔬菜賺到的10多萬元錢回鄉養豬。
說干就干。經過一個月時間,艾德勇建成520平方的豬舍,喂養了150頭生豬,一天的飼料錢就要幾百元。艾德勇開始思考如何降低飼料成本?第二年,他拿出賣豬賺到的6萬塊錢,在豬舍旁建起了一間小酒廠,酒糟可以拿來喂豬。同時,他還在村里流轉了30多畝閑置的土地種植蔬菜,把優質、新鮮的蔬菜拿到集鎮去賣后,其余的作為豬食。
“烤酒酒糟可以拿來喂豬,種蔬菜賣不出去的也可以拿來喂豬,這樣就降低了飼料的成本,實現互利雙贏。”愛動腦筋的艾德勇這樣說道。
正當艾德勇養殖順風順水之時,天有不測風云,2012年豬瘟降臨到他的頭上,損失近20萬元。
“2012年豬瘟,當時死了100多頭豬,心情是非常沉痛的,但是我相信失敗是成功之母,堅持就會勝利。”艾德勇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把病死的豬含淚運出去掩埋,從剩下5頭母豬開始,經過他的精心飼養,到年底發展到了60頭。今年,他已出欄肥豬150頭,純收入在6萬元,加上烤酒和蔬菜收入,凈賺15萬元。
一人富不算富,帶領大家共同富裕才是艾德勇的心愿。他擬定了自己的養殖計劃,采取“合作社+養殖大戶+農戶”的模式,為村民提供仔豬、技術指導、回收、銷售等保障。
“我想擴大種養規模,成立一個養豬專業合作社,帶動周邊的群眾共同致富。”談及下一步打算,艾德勇心理裝著的仍是村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