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市種植蔬菜316萬畝(含復種、類型按農業部蔬菜產銷調度要求不含馬鈴薯和食用菌),總產量510萬噸,實現產值80億元,面積居全省州市第一,產量、產值均居全省州市第三。
在蔬菜基地建設上,我市目前建有萬畝以上連片優質外銷蔬菜示范區4個:麒麟區萬畝優質外銷蔬菜基地以茨營鎮為主,輻射連片越州鎮馬房,品種以生菜、芥藍、菜心等時鮮蔬菜為主;沾益縣萬畝外銷蔬菜基地以盤江鎮為主,輻射到周邊村鎮,品種以白菜、青花、白花及芥藍、甘藍等外銷蔬菜為主;陸良縣萬畝外銷蔬菜基地以中樞街道、芳華鎮為主,輻射連片板橋鎮等,品種以生菜、芥藍、菜心、甘藍等時鮮蔬菜為主;宣威市萬畝外銷蔬菜生產基地以熱水鎮為主,輻射連片周邊鄉鎮,品種以白菜、菜心、芥藍、青花等時鮮蔬菜為主。
我市還建有千畝以上連片優質外銷蔬菜示范區13個:沾益縣西平街道2000畝時鮮蔬菜生產基地;馬龍縣馬鳴鄉、納章鎮各1個2000畝山地蔬菜生產基地;馬龍縣月望鄉4000畝時鮮蔬菜生產基地;陸良縣馬街鎮、召夸鎮各1個2000畝時鮮蔬菜及山地蔬菜生產基地;師宗縣丹鳳街道2000畝、彩云鎮4000畝、葵山鎮2000畝時鮮蔬菜及山地蔬菜生產基地;宣威市得祿鄉、宛水街道、西澤鄉各1個1000畝冬早及時鮮蔬菜基地;會澤縣待補鎮2000畝、大井鎮1000畝時鮮及冬早蔬菜生產基地。
我市充分發揮各地比較優勢,突出特色,合理布局,以發展外銷商品蔬菜為主,利用外省夏秋季高溫、冬季氣溫較低蔬菜生產較為困難,而我市夏秋季相對冷涼、冬季無嚴寒的氣候優勢,大力發展夏秋和早春反季節蔬菜生產,提高我市蔬菜在省內外市場的份額和比重。同時,兼顧區域內蔬菜產品有效供給,創建“保供”蔬菜基地,充分利用環境和氣候優勢發展時鮮蔬菜生產;堅持沿路開發、集中連片、規模發展,依托蔬菜營銷企業,推動商品蔬菜生產基地的建立和發展。在安排茬口、種植品種、種植模式、上市季節等方面合理搭配,做到溫室、大中小棚、地膜和山地蔬菜協調發展,實現周年生產,均衡供應。建起以麒麟、沾益、陸良、馬龍、師宗、宣威等地為重點的外向型標準化蔬菜基地,以師宗、陸良、富源等地的半山區為重點的夏秋補淡蔬菜基地,以師宗、羅平、會澤、富源等地的低熱河谷為重點的冬春反季節蔬菜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