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家里今年種植的檸檬出口到了香港和成都的一些超市了,雖說今年價錢比去年少了點,但估計全年就有14萬塊釴收入。如果說再加上育檸檬秧秧、地里間種的西瓜和生姜等收入,今年收入15余萬是棒棒都敲不脫的。”9月13日,正在把檸檬裝車外運的仁壽縣龍旺鄉李壩村10組的彭正東,笑逐顏開地說。
今年32歲的彭正東的老家是“中國檸檬之鄉——安岳縣”云峰鎮人,而云峰鎮正是安岳縣種植檸檬歷史最長、質量最好、產量最高的地方。10年在外打工的彭正東,與仁壽縣龍旺鄉李壩村10組姑娘胡燕輝相識、相戀后,帶著一手的安岳檸檬種植技術成為岳父母家上門的二女婿。
回鄉種檸檬
李壩村10組山高水缺,歷來是個靠天吃飯的地方,交通也不方便,而彭正東的岳父母也是幾間泥墻瓦房,吃水還要到山腳下500米遠的水井里去挑,來回一趟要半個小時。各方面的情況比起他的安岳老家來說,硬是差遠了。“我當時看到這種情況,心都涼了一半了”。彭正東說。但是他也看到了希望:這就是岳父母的住房周圍的包產地土質肥沃,地也平坦,當地氣候和安岳老家也差不多,何不發展檸檬種植呢?再說仁壽境內也沒有種植檸檬的,更何況檸檬市場前景看好,種植檸檬大有搞頭。說干就干,2001年秋天,彭正東從安岳老家帶回12株掛果的檸檬樹回來栽植在房屋側面,第二年就開花結果600余斤,在富加街上以每斤5元的價錢,共收入3000余元。看到以前分文不值的“雞啄地”變成了現錢,2003年彭正東又千辛萬苦地從安岳老家帶回60株掛果的檸檬樹回來栽植,形成了面積3畝的當地獨一無二的檸檬種植園。本身就有一手的安岳檸檬種植技術成為上門女婿彭正東,經過他的精心管理,加上當年市場價格上揚,在2005年就破天荒地有了3萬余元的收入。由于當時是他一家人單獨種檸檬,加上銷售渠道不是那么暢通,岳父母怕果子多了“賣不脫”,就勸女婿保住現有的面積就是了。但彭正東堅信檸檬市場前景相當廣闊,只有適當擴大規、精心栽植,科學管理,種植更優質的果果才是唯一出路。
擴大規模形成特色專業村
彭正東介紹,檸檬一年可收獲兩次,每年在農歷的中秋節前必須把掛果余采摘完。嘗到甜頭的他激勵了更大的雄心壯志。2008年秋天,他又從老家引進檸檬樹苗6000余株,用每畝地每年700元的價格,又承包土地29畝。經過精心栽植,科學管理,市場前景相當廣闊的共60畝優質檸檬大顯身手。他說:“我的果果不愁賣”。從2012年開始掛果,2014年進入盛產期后,就引起了不少超市和香港商家的關注。他當年所產的9000公斤套袋優質檸檬,被不少超市和香港商家以每公斤12元至15元的價錢買走。盡管說今年的價格從目前來看要比去年每公少一元多錢,但他仍然有十幾萬塊錢的純收入。目前,彭正東已轉包當地村民耕地100余畝擴大檸檬種植規模。
建基礎設施
經過幾年來實踐,他深深地感到缺水的苦惱。2006年,他投資1萬余元,請來挖掘機把岳父母家門前的原“雞啄地”,挖了一口能蓄水量1200立方米的蓄水池,用磚頭水泥框砌,池中栽藕養荷花和魚,即美化了環境,又保證了檸檬用水,確保了檸檬增產又增收,而且家里洗刷什么也方便,但更重要的是把昔日一落大雨山水就到處流的水攔在山上了,減少了水土流失沖垮田坡土坎的危險。去年冬,在上面項目資金的支持下,他與老岳父出資金4萬余元,把全村民小組的昔日碎石路修建成4米寬的水泥路。有水路又好走了,彭正東搞檸檬的勁頭更足了。
在果園搞綜合利用
“吃一想二”是彭正東的思維特色。為了獲取更大的收入,他實行立體種植。從今年開始,他與岳父在檸檬樹空隙地里試種了4窩西瓜。結果超過了大家的預料:4窩西瓜總產了250余斤,最大的一個達17斤,平均一個就有12斤重。如果按市場最低價格每斤1塊錢來算,4窩西瓜就值250塊錢。今年他還在空隙地里試種了3分地的生姜,由于土地是施了復合肥的,生姜長勢旺盛,口味也好,結果總產300余斤,被富加鎮一位蔬菜商人以每斤3元的價格包稍,收入近1000元。他笑呵呵地說:“這些錢都是順便‘撿’來的”。
育苗外銷又供村民種植
檸檬產業市場前景看好,特別是村民看到彭正東大把進票子的時候,就紛紛要求他指導種植檸檬。正巧前年3月他安岳老家的父親打電話說當地檸檬樹苗緊缺,但又缺土地育苗,要他在當地趕緊育種至少兩萬株檸檬樹苗,趕在今年3月底之前送去時,又讓他開了竅門:“何不乘此機會把育苗規模擴大點呢?即可滿足安岳老家需求,又可充分供應本地村民的需求,真是一舉兩得”。于是他在抓好自己檸檬果園科學管理的同時,又高價租地5畝,請來幾位親友幫忙,奮戰30多天,移植檸檬樹苗4萬余株。經過兩年來的精心培育,兩萬株檸檬樹苗趕在今年3月底之前送到了他安岳老家,但還是不夠種植,于是又趕緊再起土1萬株連夜運去。這次育苗,彭正東除干打凈,賺了25000塊錢。前不久,安岳老家又與他簽訂了再育植4萬株優質檸檬苗的協議,并預付了兩萬塊錢的定金。去年秋天,剩余的1萬株檸檬樹苗也被本地種植戶購去,有力地支持了本地檸檬產業的鞏固、發展和壯大。
帶領村民奔小康
“包樹苗成活率、包技術指導、包產品銷售”是彭正東向種植戶的書面承諾。他種植檸檬致富后,不但本地有5戶村民在他的指導下,紛紛種植起了檸檬,有4戶已經初見成效。而且本鄉齊寨村的兩戶以前也是在外打工的村民也在他的指導下建起了100余畝的種植園;還有八井、興富、枊溝等村的12戶村民也在他的指導下建起了80余畝的種植園;甚至于還有祿加鎮白茅村、富加鎮白塔村的村民也在他的指導下建起了40余畝的種植園。種植戶多了,他親自到種植戶家里現場規劃,拉線定窩,指導打好樹苗坑的深度,保持窩距,施好底肥灌滿水分,并提供技術指導資料。在春季管理的黃金時節,還把所有的種植戶清到自已的種植園進行現場培訓。這樣,就有力地提高了種植戶的科技管理的水平,增強了市場競爭力,促進了村民增收。本鄉齊寨村的兩戶100余畝的種植園戶主,在前年就有每年每戶3萬元的純收入。
瞳景未來他有新打算
明年他將建立“農戶十基地十公司”的專業合作社,注冊好商標、統一品種、統一規格、統一商標、統一價格、統一外銷,團結一心,做大做強仁壽的檸檬產業品牌,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