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菜的卡車一輛輛開走,菜農的臉上掛滿了笑容。”在圍場綠色有機錯季菜生產聚集區內記者看到,一排排綠油油的有機蔬菜,濃郁茂盛,長勢喜人,因為是綠色有機蔬菜,不僅價位有保障,更吸引了周邊地區的眾多經銷商。市農牧部門的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我市優化種植布局和品種結構,注重技術水平、園區建設和品牌提升,促進了蔬菜產業規模化生產,促進了蔬菜產業提質增效。
優化種植布局,著力推進蔬菜產業規模化。設施蔬菜著重打造承圍、京承、承平、承豐公路沿線(包括G112線和S244線)“四線”產業帶。露地蔬菜重點打造豐寧、圍場、隆化三縣綠色有機錯季菜生產聚集區。目前,全市蔬菜總播種面積達到了120.37萬畝,露地蔬菜播種面積達到了70.46萬畝,其中日光溫室蔬菜面積達到了27.91萬畝,帶動農民增收億元以上。
優化品種結構,著力提升產出能力。全市蔬菜主要精選推介品種35個,今年重點推廣番茄品種3種,西葫蘆品種1種,甘藍品種1種。全市新建蔬菜新品種新技術展示園10余處,共引進新品種350余種,總面積達790余畝。
提高技術水平,提升技術支撐。市縣兩級蔬菜部門采取“田間課堂”、“網絡課堂”、蹲點包園等多種形式開展技術服務,培訓農民3萬余人次,發放各類技術資料8萬余張。
優化園區建設,著力做好示范推廣。完成全部新建(改造)以標準化日光溫室結構為主體的設施蔬菜標準園8個;完成新建(改造)露地蔬菜標準園10個,規模均達到2千畝以上,其中圍場3個,隆化、豐寧各2個,承德縣、平泉、灤平各1個;省級現代蔬菜產業園項目實施進展順利,共爭取到6個創建名額,爭取項目資金300萬元。
優化品牌,著力提升品質和銷售渠道。瞄準京津市場需求,把產品結構調優、調高、調精,積極培育“皇家農莊”和“京津水源地生態綠色農產品”區域蔬菜品牌,實現從低端市場打入中高端市場。上半年供京蔬菜達43.1萬噸,同比增長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