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縣甘溪鎮桂花樹村農民張長斌被認定為全省首批高級職業農民,大家議論紛紛,有人說,農民也能評“職稱”?還有人說,他連鋤頭都沒摸過,怎么能被評為高級職業農民?
今年上半年,經過嚴格細致的評審,陜西省認定了首批84名高級職業農民,張長斌就是其中之一。
的確,張長斌從事農業生產的時間并不長,甚至沒有直接從事過生產,但他憑借先進的生產經營模式,帶動當地農民致富,成為生產經營型職業農民的代表。
桂花樹村位于甘溪集鎮以北30多公里的半高山上,煙草產業是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因經營不善,效益滑坡,到2008年,全村煙草種植面積從最多時的1300多畝萎縮到700畝,農民人均純收入3800元。在這一年的村兩委換屆中,擁有農藝師資格證的張長斌被大家推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不久,張長斌就提出“發展現代農業,實施精品戰略”的發展理念。他動員務煙水平低、面積小、勞力少的農戶將542畝土地流轉給懂技術、有經驗的大戶,對土地進行平整,修建機耕路,連通水網管線,實現連片種植和科學管護。
“目前全村有職業煙農73人,種植煙草1800畝!”張長斌說,將生產要素向能人大戶集中,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煙農人數減少一半,面積、產值卻實現翻番。
2010年,張長斌多方奔走,爭取1000萬元資金建成智能育苗溫室和一次性烘烤6萬公斤煙葉的智能烤房,實現了從育苗到分級全面自動化,極大地降低了勞動強度,從根本上保障了煙葉質量和效益。2009年至今,全村共引進煙草公司國家區域試驗品種345個、省區域試驗品種260個,引進科研項目資金700萬元,建成了全市首批烤煙病蟲綠色防控示范區,煙草種植實現了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
在村里的農機具庫房里,停放著大中型拖拉機、履帶式山地旋耕機、起壟機、鋤草機、三輪車等20余臺農機具,總價值達100萬元。
2013年,張長斌注冊了英昊煙農專業合作社,全村煙草種植戶被吸納為社員。合作社采用入股集資的辦法購買了各種農機具。社員楊官順說:“合作社購置了我想買但買不起的大型旋耕機,一天就能把自家流轉的30畝地耕完。”
經過職業農民技術培訓,全村目前有20人通過中級職業農民認證,農機手辦證70人,培養專業維修工6人。合作社還組建了機耕、育苗、起壟、植保、運輸、分級6個服務隊,不僅讓本村村民受益,還向白柳、甘溪等毗鄰鎮提供技術服務。2013年,合作社全年共獲利190萬元,社員分紅130萬元。合作社總資產已達到1800萬元。
在村東頭的空地上,兩座遮陽棚格外顯眼。
“煙草產業畢竟是夕陽產業,必須盡快嘗試轉型。”從2012年起,張長斌開始嘗試發展香菇種植,先后組織村民到河南、漢陰、石泉等地參觀學習,注冊成立了秋林種植合作社,和10個股東出資50萬元先行先試,目前試種的8萬袋菌棒長勢良好。張長斌說,他計劃今年后半年在全村推廣,力爭實現每戶發展食用菌5000袋,戶均增收2萬元的目標。為此,村上還投資120萬元建成了食用菌種植、烘干、包裝生產線,辦理了商標、生產許可證、條碼、二維碼等手續,馬上又要再建一個果蔬烘干爐和保鮮庫。
如今,桂花樹村產業已呈現多元化發展格局,除了烤煙和香菇外,村上還發展魔芋200畝、木瓜1000畝。2013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2萬元,先后被評為省級“產業百強”村和市級文明和諧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