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山東省臨沂市河東區物價局對河東區境內蔬菜產業進行了系列調查,并對今年以來重點監測的9個品種常見蔬菜價格數據進行了整理、測算和效益分析。
今年以來農貿市場單品種平均價格。芹菜2元/斤、大白菜1.13元/斤、油菜1.62元/斤、黃瓜1.82元/斤、蘿卜1.28元/斤、茄子1.84元/斤、卷心菜1.65元/斤、西紅柿1.82元/斤、土豆1.95元/斤。產量結合上述數據,便可知單個品種的產值和毛利益,對種植結構布局也有用處。
9個品種綜合計算后的月平均價格。一月份2.41元/斤、二月份2.47元/斤、三月份2.14元/斤、四月份1.72元/斤、五月份1.56元/斤、六月份1.51元/斤、七月份1.66元/斤、8月份至今1.84元/斤。一季度價格較高,系反季節蔬菜,二季度最低,氣候適宜形成的,三季度價格反彈上升,說明上市量開始減少。這種價格走向是規律性現象,每年基本如此。根據月份平均價格,再知道月份各種蔬菜產量之和,基本可曉月份毛收益和產值。
今年以來的蔬菜價格總水平。經計算今年以來蔬菜價格總水平為1.78元/斤,可以說這一數值基本代表了河東區蔬菜價格總水平。據此,可較容易評估總產值,對蔬菜生產的計劃預算有用處。
畝產平均收益。經調查和計算,蔬菜畝均產量在一萬斤左右,毛收益為17800元。此一數值是對多品種種植業戶來說的,單品種不適合此數值。如果不是直銷,按批發價格計算的話,畝均毛收益需減去40%,只有10680元。
規模生產收益評估。全年不間斷多品種生產蔬菜,是要雇用工人的。如果設施先進,管理科學,按每日8小時工作制度運作,一人可種植的面積在3畝左右。按每人3000元工資計,到目前一個工人就得24000元左右的工資;土地租金按每年1600元/畝計,3畝就是4800元;設施折舊、電費、工商稅務等3畝計攤1000元。那么生產企業的純收益為750元/畝,這是近8個月的,不難算出全年畝均純收益在1200元左右。
河東區蔬菜產業發展潛力。河東區境內平籌沃野,水源豐富具備自然條件,適合蔬菜生產,產量上有潛力可挖。河東區緊傍臨沂城,一河之隔,咫尺相據,具備地利條件,在信息、運輸、保鮮貨物調整處理等方面與外地蔬菜比都占優勢。河東區理應成為臨沂城身邊的菜園子。臨沂中心城區有人口近百萬,按人均日消費3兩菜計算,每天需要30萬斤,需要30畝地的可收蔬菜來供應,一個月就是900畝,一年就是萬畝以上。因此建議河東區可建萬畝蔬菜生產基地,最好是連片開發,古語云“貨賣大堆”,這樣有利提高知名度。若如此,每年可帶來大約2個億的產值和大批人員就業,業主大約有1200萬左右的純收益。
河東區蔬菜產業現狀。多年來,河東區生產蔬菜的地方,主要在太平街道辦事處。可是,近年來這里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小,萎縮明顯,目前與三年前比減少了4成以上。究其原因,郭街業主周老板頗有些無奈地說:“這里都是家庭種植戶,面積只有一二畝地,主要種植西紅柿和黃瓜,畝均毛收益2萬多元……指望這個發財不行,也就掙個日常花銷……發不了財,管理還繁瑣,青壯年勞力紛紛另覓他路,這就是面積越來越小的原因。”
總而言之,社會在變化,經濟在發展,以家庭為單位的小面積種植模式跟不上時代的步伐了,只有擴大種植面積,向規模要效益,同時增加科學技術含量,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質量,才是走向興隆的好辦法。然而,資金和土地問題制約了這些家庭種植戶。
可喜的是,一些有實力的企業公司已介入這一領域,搞農業綜合開發,如“立晨”、“奧德”、“正直”等。尤其奧德燃氣公司行動迅速,目前已建成高規格冬暖大棚一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