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正寧縣,有一位被當地群眾親切稱為“豬倌”的年輕小伙,他在不到兩年內,建起了一座現代化標準生豬養殖基地,帶動和幫助全鎮50多戶農民發展生豬養殖專業戶,最終走上了富裕之路。他就是正寧縣山河鎮松樹村的張宏江。
今年34歲的張宏江現在任正寧縣鴻江養殖有限公司的經理、正寧縣百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理事長。1997年初中畢業以后,張宏江當過建筑工人、商場保安、市場銷售,經過幾年的艱辛歷練打拼,他增長了見識,學到了管理經驗。
2005年4月,張宏江回鄉創辦大理石加工廠,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13年3月,他投資660萬元,成立了正寧縣鴻江養殖有限公司,建成了包含標準化豬舍8幢3600多平方米,配套建設管理生活區300多平方米,倉庫1幢600多平方米,配套設施齊全,占地22.6畝的生豬養殖基地。
目前,養殖基地生豬存欄4000多頭,年可實現經濟效益200多萬元,輻射帶動百頭以上養殖示范戶50戶以上,使生豬養殖成為當地農民增收的支柱產業,他也成為遠近聞名致富能手。
多年的磨煉,使張宏江對市場信息十分敏銳。2013年初,他聽說村里有20多畝土地要流轉,覺得這是發展養殖的大好機遇,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他與村委會簽訂了20年的土地流轉協議,并立即決定把大理石加工廠轉讓給別人,集中資金發展生豬養殖業。在當地農民的眼里,養豬在農村一直被認為是一門技術含量低、工作環境差、風險高的行業,但張宏江就不信這個“邪”,他認為,隨著經濟和社會文明的進步,傳統的養殖方式必將淘汰,必須走科學化、規模化的道路。
為了盡快地積累養豬技術,張宏江在豬場里掛有“養豬日記簿”,記錄著購進豬的日期、價格、不同時期豬的病情防治、飼料配方、喂養方法以及豬的生長等情況。經過反復實踐,摸索出了一套科學養殖方法。2013年11月,張宏江參加了武威市黃羊鎮畜牧工程學校生豬養殖技術培訓班,兩個多月的培訓,他學到了豐富的養殖經驗,加之不斷地學習新技術,使他成了遠近聞名的“養殖專家”。
2013年5月,張宏江以“正寧縣鴻江養殖有限公司”為依托,牽頭成立了“正寧縣百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為了帶動村民們共同致富,張宏江發動鄉親們發展養殖業,承諾無償為養豬戶提供技術服務。兩年來,他一直為村民免費傳授養豬經驗和技術,向村民賒豬仔,向貧困村民贈送豬仔、購買飼料,帶動百頭以上規模養殖專業戶50多家,受到養殖戶的一致點贊。
這幾年,跟著張宏江養豬發家致富的農民不少,松樹村村民張會輝就是其中一個。張會輝家里原先養了十幾頭豬,但由于養殖規模小,資金技術跟不上,沒市場、沒銷路,只能逢年過節殺豬賣肉,勉強混個溫飽。張宏江得知后,主動找到張會輝,鼓勵他擴大養殖規模,并提供了科學的養殖方法。在張宏江的幫助下,張會輝的生豬養殖場也取得了成功,現在生豬年存欄量已超過900頭,收入逐年提高。
同村的張紅英家庭困難,2013年張宏江的養殖場辦起來后,他看到很多村民養豬都致富了,就產生了養豬致富的想法,但是他一無技術,二無資金,張宏江主動找到他,賒飼料、豬苗給他,并向他傳授養豬技術,教他養豬的方法。在張宏江的幫助下,張紅英現在養豬100多頭,成為村的養豬大戶,并加入了張宏江創辦的百旺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當談到下一步的打算時,張宏江滿懷信心地對筆者說:“我爭取在三年內建成一個萬頭養豬場,并以此帶動鄉親們的養殖和本地養殖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