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西峽李華玲:十萬果農的貼心人

   日期:2015-07-27     來源:聚農網    作者:jn720_zx    瀏覽:1893    評論:0    
  從野生采摘到人工種植,從零星栽培到基地發展,從鄉土品種到國際品牌,由原果銷售到深度加工,在李華玲負責西峽縣獼猴桃生產、管理的20年間,全縣獼猴桃產業歷經了鳳凰涅盤的巨變。如今,西峽10萬農民依靠種植獼猴桃致富,獼猴桃已經成為西峽富縣富民的支柱產業。
 
  貸款建起示范園
 
  “我就是不栽獼猴桃,誰敢動我的地,我就打斷他的腿。”回憶起20年前的那個春天的一幕,李華玲仍然百感交集。
 
  1995年,為響應縣委縣政府沿312國道打造獼猴桃長廊的號召,時任丹水鎮紀檢書記的李華玲看準了本鎮發展獼猴桃的優勢,決心引導群眾連片種植。然而,祖祖輩輩以種糧為生的鄉親們抵觸情緒很大,在村里插標定界確定地塊時,個別群眾手持鋼筋鐵條,怒不可遏地把鄉村干部攔在地頭。
 
  面對巨大的困難和阻力,李華玲毅然做出一個決定:個人貸款建園,帶頭試種。她先期投資1萬多元在西灣村租地建起了全縣第一個獼猴桃干部示范園,又說服親戚朋友和林果辦的同志帶頭栽種。同時,她逐家逐戶登門做動員,苦口婆心勸說引導,并組織村組干部和群眾代表,分期分批赴陜西周至等地參觀。鄉親們被深深打動了,終于打消了顧慮,達成了共識。李華玲趁熱打鐵,建議鎮政府與群眾簽訂司法公證合同、苗木純度和技術服務合同,群眾吃下“定心丸”,激發了種植熱情,全鎮獼猴桃迅速發展到7000多畝。
 
  “門外漢”變“土專家”
 
  沒有專業學歷,沒有專業職稱,甚至不是專業技術員,憑著對獼猴桃種植的濃厚興趣,更憑著對家鄉父老的摯愛和讓鄉親們早日致富的“夢想”,李華玲豁出去了。
 
  為練就一身“真功夫”,憑借一股刻苦鉆研的狠勁和闖勁,她一邊遠道“取經”,數十次赴陜西、四川等地考察學習;一邊拜師“求經”,不斷登門拜訪求教專家前輩;還堅持下鄉“練功”,一有空就泡在獼猴桃園里,與種植大戶交流獼猴桃栽培管理精細技術。她先后自學了《土壤肥料學》、《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和數種版本的《獼猴桃栽培》。十幾年下來,僅她詳細記錄管理、技術流程與實踐的“工作筆記”就達70多本。
 
  為讓更多的果農掌握獼猴桃栽種關鍵技術,李華玲幾乎走遍全縣的每一個角落,舉行獼猴桃專業技術講座上千場次,直接培訓果農6萬余人次。她不僅成為獼猴桃產業的領路人,而且成了全縣公認的獼猴桃專家。
 
  貼心服務贏贊譽
 
  家務顧不上,就擠晚上時間做;孩子顧不上,就送到寄宿學校;家里老人生病住院,就請親戚朋友幫忙。長年累月的勞累,讓李華玲落下一身疾病,高血壓、頭痛、頭暈、失眠常常折磨得她難以入眠。她隨身攜帶的小包里時刻裝著降壓藥、鎮痛劑等十幾種藥片膠囊,但她從沒有因為病痛耽誤過一天工作。
 
  在同事眼里,李華玲是出了名的“老摳”。陪同李華玲到北京、西峽等地出差的同志,都清楚她有兩個習慣:一是出行不打的,一律坐公交;二是很少進飯館,將就吃泡面。前年到四川考察一周,三個人整整吃光了一箱方便面。而李華玲為了獼猴桃卻總是“一擲千金”。2010年“7·24”洪災后,為方便救災和技術輔導,縣財政撥專款20萬元,用于添置辦公用品和更新車輛,然而專款一到賬,李華玲就立即購買了緊急救災藥物,火速運往受災獼猴桃基地。
 
  如今,李華玲仍然奔波于西峽山鄉的村村寨寨。她也先后榮獲河南省“優秀共產黨員”、“科技下鄉先進個人”,南陽市“優秀共產黨員”、“感動南陽十大人物”、“道德模范”、“十大女杰”、“學習弘揚焦裕祿精神十佳干部”等榮譽稱號。面對榮譽,李華玲心如止水:“讓更多的鄉親們富起來,才是我的最大心愿。”
 
  “對得起組織,不辜負百姓,無愧于良心。”這就是李華玲的人生箴言。樸實的追求折射出一位基層共產黨員的操守和可貴品質。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