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站 蔬菜網 水果網 大田網 花木網 茶葉網 藥材網 菌菇網 畜牧網 家禽網 水產網 特養網 種子網 肥料網 農藥網 飼料網 獸藥網 農機網 溫室網 食品網 工藝網

陳水燕:勇戰荒漠的“女愚公”

   日期:2014-08-19     來源:彌勒報    瀏覽:170    評論:0    
核心提示:  在很多人眼里,西二鎮曾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由于森林砍伐嚴重,據有人稱,衛星拍下的資料,竟驚現大片沙漠。  痛
  在很多人眼里,西二鎮曾是典型的老、少、邊、窮地區。由于森林砍伐嚴重,據有人稱,衛星拍下的資料,竟驚現大片“沙漠”。
 
  痛定思痛,西二鎮多方發動群眾打好植樹造林、生態恢復整體戰,遏制生態退化,在發展中注重資源的永續利用,使綠水、青山成為群眾致富的“金庫”。而陳水燕就是這場“戰役”中的“主力軍”之一。
 
  1992年,陳水燕和丈夫將500畝荒山承包下來,栽種經濟果林,并在林間套種草莓、西瓜、葡萄,同時大規模養殖生態雞。20多年過去了,她把500畝荒山變成了一座立體生態“公園”。她也因此被當地干部群眾譽為勇戰荒漠的“女愚公”、建設綠色家園的“保護神”。
 
  雞鳴果香農家園
 
  懷著濃厚的興趣,筆者一行來到了西龍村委會的象山上,成片的柏樹郁郁蔥蔥。走到半山腰,聽到陣陣蜂鳴,以為綠林里藏著一個養蜂場。近了,看到一間小平房的門一邊,掛著一塊小小的木牌,木牌上寫著“象山果林園生態山地雞養殖場”字樣。
 
  走進鮮蛋貯存室,只見近百箱已經打包待運的“象山牌”生態雞蛋碼得整整齊齊。這時,一位40多歲的女人走進來向大家打招呼,有人介紹,她就是這個養殖場的場長陳水燕。
 
  陳水燕帶著大家一一參觀了依山而建的3個雞舍。走進其中一個上百米長、十幾米寬的雞舍,上千只清一色的白毛紅冠蛋雞井然有序地住在一排排4層高的分格“樓房”里。盛蛋的小格子里,星落著一個個雞蛋。雞蛋有紅皮的、綠皮的,更多的是白皮的,煞是喜人。這些雞展喉放歌,“哦哦”聲大得讓人交談時也得放大嗓子。
 
  大伙這才明白,剛才一上山就聽到的“蜂聲”,原來是下蛋雞的歡叫聲。在干凈衛生的雞舍里呆了不到10分鐘,就有二三十個雞蛋從一個小小的出口輕輕滑落在蛋格里。
 
  荒山有了樹就有了一切
 
  站在一棵剛剛采摘過果實的蘋果樹下,陳水燕的創業故事就此展開。
 
  “結婚沒多久就吃住在這里了,一轉眼就有20多年了。”陳水燕說,1992年8月,她說服丈夫大膽向銀行貸款1.2萬元,以30年的承包期將這座500畝荒山承包下來。
 
  山剛承包過來時,是一座荒山,一刮大風,滿嘴是沙子。陳水燕夫妻就住在一間小草棚里,喝水要到1里外的箐溝里挑。沒有電,用煤油燈照明。有時一個月也不下山。他們一鋤一鋤地挖樹坑,一棵一棵地種樹。雨水多時還好,天干時,人就成了運水澆樹的機器。
 
  “一天,大米吃完了,我下山到西龍街上買,我媽在街上看到我,把我拉到近處,說我咋變成個野人了。”陳水燕說,“我媽一邊流眼淚一邊問我,你們小兩口是不是和老人鬧翻了,人家把你們趕出家門了?”陳水燕說不是。陳水燕的媽媽又問:“這么說是你們做了見不得人的事,跑到荒山上躲著?”
 
  陳水燕哭笑不得,解釋說自己在荒山種了20多萬棵樹、100畝蘋果樹和50畝桃樹,還套種了草莓和西瓜,以短養長。等過幾年這些樹長大了,一棵一塊錢,就有幾十萬塊錢了。
 
  離開半信半疑的母親,在回山的路上,陳水燕哭了,她想,自己當初的選擇是不是真的錯了?但回到山上,望著一大片一大片長得齊刷刷的小樹,她就像看到了自己生養的娃娃,心里一下踏實起來。她說:“娃娃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長大成人不就有指望了嗎?”
 
  無意中撿起的“雞寶貝”
 
  說起養雞的經歷,陳水燕說,這是無意中撿起的“雞寶貝”。
 
  2001年的一天,有人來山上買坑木,看到陳水燕養的幾只土雞,就向她買,并表示有多少要多少,愿意出高價。這人走了后,陳水燕一直在尋思:“象山不就是一個天然養雞場嗎?再說雞糞是種植經濟林果的好肥料。”
 
  但陳水燕沒有頭腦發熱,她先是跑市場,看到土雞和土雞蛋的價格驚人;后又跑了縣內外的幾家養雞場,看人家的管理,并找到省禽病中心,請他們提供疾病防治指導。
 
  心里有了底,當年,陳水燕自籌了一部分資金,又貸了些款,建起了養雞場,引進土雜雞1500只。后來又成功出欄了三黃雞、烏骨雞、土雜雞、紅殼蛋雞、雪白蛋雞、綠殼蛋雞等,出欄率98%以上。連續多年,象山養殖場年出欄雞50噸,雞蛋遠銷曲靖、昆明、廣西,還銷到了香港。在政府的引導下,象山果林園生態山地雞養殖場由小變大,2009年向國家工商總局注冊了“象山牌”鮮雞蛋商標,并獲得了國家農業部頒發的“無公害農產品證書”。
 
  2011年,陳水燕利用自己種養結合的綠色生態農業模式,帶動周邊6戶村民種植了優質葡萄。當年9月,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由她的養殖場帶頭,組織50多戶農民成立了象山生態養殖協會;2012年1月成立了象山生態禽畜專業合作社,使本地的養殖業和種植業向著規模化和集團化發展,讓更多農戶走上了致富路,并形成了產蛋分開的節約型、綠色生態環保型現代化養殖場。
 
  “你覺得你憑什么取得今天的成功?”筆者不禁問道。
 
  “自己的家園自己愛,有愛就能堅持!”她神情莊重地回答。
 
  二十余載風霜雨雪,陳水燕韶華不再,但她身后歡叫的雞群,滿山的經濟果林,卻彰顯了一個女人永遠的青春。
 
 
打賞
 
更多>同類資訊
0相關評論

推薦圖文
推薦資訊
點擊排行
網站首頁  |  關于聚農網  |  會員服務  |  網站建設  |  廣告服務  |  排名推廣  |  合作伙伴  |  友情鏈接  |  免責聲明  |  人才招聘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  積分換禮  |  網站留言  |  RSS訂閱  |  違規舉報